關於隴西之戰(第2/3頁)
章節報錯
他們利用在秦隴的根基,就地收攏人馬,所謂“西師可軍便地”。
他們分析出渾都海的上中下去路,以及下一步計算,猜中了渾都海要北撤……
我認為,廉希憲、商挺用兵能力,甩了渾都海、合丹一百條街。
先不爭論這些對不對。我是說——這些,是我寫的邏輯。
之所以前面還花費半章的篇幅說廉希憲,就是在鋪墊這一戰的勝敗。
我認為,“廉希憲”這個主要原因已經點出來,那足夠說明如果沒有李瑕的參與,渾都海就必敗無疑了。
……
這是將領,再說說兵員實力。
史書上沒說合丹具體帶了多少人來支援,只有“西師可軍便地”“良臣盡起二十四州之兵”。
再加上本書中忽必烈局勢嚴峻,所以我寫主力是漢軍。
鞏昌軍、關中軍,守土之戰。
而,渾都海手中的主力有兩方面,一個是駐守六盤山的守軍,一個是蒙哥南征的敗兵。
六盤山守軍,應該是多年不打仗,給成吉思汗守祭的。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分南征敗兵,在本書中幾乎是親眼看到蒙哥死於戰場的。
這是士氣。
輜重方面應該更不用多說了。
同時,參考了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的大戰,我認為漢軍是有實力打敗渾都海的。
更具體的關於漢軍、蒙軍具體戰力分析,後面的章節應該會說到,這裡就不再多說了。
~~
說說戰況。
歷史上,渾都海是不敢進隴西、關中。
我認為他應該也知道自己打不過,是打算回哈拉和林。
但被廉希憲料到了,西軍追擊,在耀碑谷“全殲”了他。
耀碑谷這個地方,在河西走廊,總之是北邊很遠。
本書中,決戰地點在臨洮,李瑕把渾都海騙下來了。
為什麼在臨洮?
臨洮就在鞏昌北面一點,渾都海想著,如果李瑕只攻打鞏昌,也能引起汪家兵的崩潰,所以主攻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