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長壽到漢中,還須與李瑕討論很多南征大理的具體方略。

比如,到時聶仲由的三千精兵會作為先鋒,當先南下五尺道,“收服”威寧城的高長壽。

李瑕作為蜀帥會先報捷,請朝廷封賞高長壽官職,正式請命南征。

之後,李瑕才會再命易士英為南征主將。

更重要的是,攻佔大理之後的治理方略。

李瑕沒有足夠的人才,需由宋廷派遣大量官員來完成“華夏同風”的步驟,以求真正將大理納入版圖。

這其中牽扯到太多的利益分配,須提前講清楚,以免之後發生衝突。

因此,其後的幾天時間,李瑕但凡有空,都是與高長壽、聶仲由詳談,三人倒是漸漸找回了當年北上開封時的氛圍。

而隨著這時間一點點過去,到了二月中旬,從利州東路、川西等地調來的精兵也陸續抵達漢中。

這動靜不小。

八千餘精銳駐兵於漢中城外休整,再算上高長壽、聶仲由準備帶往大理的三千精兵,確有一萬人之眾。

“正好你們還未開拔,這幾日我會有客人來,讓他看看我們的軍容。”

李瑕在與高長壽、聶仲由演兵時,也感到有些驕傲。

他這三年的努力沒有白費,蜀帥有蜀帥的權力。

“若時間來得及,我想隨你謀了關中再南下。”高長壽看著前方的陣勢,目露憧憬。

這次北上,他感受到了李瑕的進益。在謀略、施政等方面長足的進益。

而與李瑕相處,高長壽也有進益。

他意識到若只看著大理,眼界就狹隘了,其實只要李瑕能成勢,早晚能收復大理。

“來不及。”

李瑕道:“時間過得太快,戰還未打起來,今年的都過去兩個多月了。我們也就這三五年光景不必面對來自蒙古的壓力,得要儘快擴張,只爭朝夕啊。”

“為何還沒打起來?”

“因為,這是二十餘萬人的大戰……”

~~

帥府後宅。

段妙音正與高明月坐在偏廳閒聊。

這次高長壽北上,她想著高明月許久未見到家人,也不顧路途艱遠,留下剛出生一年的孩子便跟過來。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段妙音明白,高長壽如今這威寧城主,是依了妹夫的勢。

而有些丈夫不好說的話,她得與高明月說。

“想必過幾日便要走了,有件事想問問你。”

在把婢女們都驅下去之後,段妙音坐近了高明月,啟齒問道:“你們成親也兩年了,那事……可還好?”

高明月瞬間紅了臉,低下頭,雙手捏著袖子。

好一會,她才輕聲應了一聲。

“嗯……很好的。”

“那怎還沒有子嗣?”

“他說,生孩子看著嚇人,擔心我的身子骨熬不住,他還沒想好要孩子。”

“那你們是怎麼?”

高明月臉更紅,偏過頭不敢答。

段妙音拉了拉她,笑道:“與嫂子說還有甚好害羞的?”

“那個……他算著日子……每逢那幾日……都是出來了……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