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隊,走!”

很快,這兩百人的隊伍迅速向上教場狂奔而去,嘴裡怪叫起來。

“天雷啊!天雷……”

~~

上教場。

“都他娘起來!出大事了聽到沒有……”

楊鎮正在把他那些大醉不醒的心腹將士一個個踹起來。

大事嗎?李瑕並不覺得。

大事還沒開始。

李瑕神色平靜,轉過頭,向酒庫的方向看去。

之所以選在酒庫,並非是酒庫最適合,而是閻容早在賜宴之後就給了他酒庫的令牌。

當時李瑕還在謀上策,但考慮到一旦要動手,必然是從這個方向突破,於是做些了準備,用上了。

此時火勢起來了,那些房屋本就容易著火,宮城又小,擠成一片。

必然已出現無辜的傷亡……這是李瑕本不願啟用中策的原因之一,當然,中策太過冒險也是原因。

但此時已別無良法,他閉上眼搖了搖頭,讓自己不去考慮這些,繼續思忖著。

之後,等火勢蔓延,還會有幾場小的爆炸,想必會有大批的禁衛趕向北面鳳凰山。

同時,各個宮門也會封鎖。

該進宮了。

李瑕目光望去,只見東面有人已奔了過來……

他只能帶這兩百人入宮。

算起來,他一共帶了八百心腹精銳到臨安,五百人事先潛行而來、三百人隨他還朝。

看起來很多,史上也有很多以少量兵力就政變成功的例子。

但這種事情不能單純對比人數,得看勢。

大勢在,哪怕只帶兩個宮娥捧一杯毒酒也能成功。

李瑕沒有這個勢,只能把大部分人派出去造勢。

他盡力把八百名心腹用到極致,比如劉金鎖只帶走了六十人,又僱傭了兩百餘流民隨船東去,給皇城司造成李瑕已逃出臨安的假象。

其他人在臨安城內殺人、打探、封堵、聯絡等等,為了是亂別人的勢、借別人的勢。

但還遠遠不夠。

殺人本就難,更難的是控制局面。

“解決問題才是目的,旁的都只是手段。”李瑕在心裡提醒了自己一句,愈發冷靜。

~~

“定藩!有人來了!”

楊鎮嚇了一跳,趕出營房,向東看了一眼。

夜色中,遠處火光亮得厲害,卻看不清來了多少人。

他再回頭看了看營房中那些爛醉的校將,臉色已大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