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題遺山詩(第2/3頁)
章節報錯
“五郎終於明白了。”敬鉉撫須嘆道:“人吶,有時不宜太執著。”
“是,謝先生提點。”
遠遠的, 有個小牧童從路邊的樹林裡跑出來, 臉跑得通紅, 又有害怕, 卻還扯著嗓子喊道:“哪位是白樸白先生?”
白樸轉過頭,道:“在下便是。”
“有人……有人給了先生這個。”小牧童揚了揚手中的紙。
白樸連忙上前,問道:“他還說什麼了?”
“他說……那天與白先生提及的那首詩……他又想起了三句,寫在這裡, 送給你。”
白樸大喜,問道:“可是他說從書上看來那趙翼的詩?”
“好像是。”
白樸伸手才要接過,那小牧童卻又問道:“有有……有錢嗎?”
張弘道忙上前,遞了一塊小銀粒過去。
“太太多了……那人給過一串……再要一串就行。”
張弘道笑笑,遞了小銀粒,揮手道:“去吧。”
他目光已落在白樸手上那張紙上,果然,又是那熟悉的簡筆。
他眼神凝了凝,喃喃道:“這是……給遺山先生的?”
“是啊。”
“這也……”
白樸喃喃道:“非瑜為人懇切啊……伯父,也擔得起這詩。”
“是啊。”
張弘道默默嘆息, 暗忖為人處事上,竟是又輸了李瑕一籌。
紙上那詩雖不全, 卻是元好問一生寫照了。
“身閱興亡浩劫空,兩朝文獻一衰翁……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
李瑕已翻身上馬, 向南邊疾馳而去。
若有時間,他倒願意再去北面去見見元好問,畢竟是巧兒的叔姥爺, 可惜時不湊巧。
前世讀書時,讀到趙翼那首“李杜詩篇萬口傳”,擴充套件學習,又背誦了趙翼的另一首《題遺山詩》。
彼時李瑕還以為遺山是一座山。
這次見到白樸,李瑕才想起“遺山”原來指的是遺山先生元好問。
可惜時隔多年,經歷兩世,他已只記得“國家不幸詩家幸”這一名句。
幾日來努力回憶,又聽了元好問畢生事蹟,雖是想起了首尾兩句,終是沒有記起全詩,不免有些遺憾……
李瑕並不覺得今日特意過來送詩沒有意義。
七百五十餘年的光陰流淌,他卻還能與宋人、蒙古國人、金國遺民、大理遺民相處,恰是因漢家文脈數千年來並未斷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