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人物(為盟主“sjkxjkk”加更)(第2/4頁)
章節報錯
“我岔遠了,話回來。”他指向前方的山路,道:“既到漢中,不得不提蜀漢故事。諸葛丞相便曾修河山堰,以屯田漢中。但非瑜可知,此堰是何時有的?”
李瑕道:“漢相國酇侯、懿侯所肇創,蕭何、曹參。”
要主政漢中,他必須要對漢中有所瞭解,近來手不釋卷,已觀閱了大量的地方誌。
“我算過,若修復山河堰,能灌田一千餘頃。”
張珏亦勤奮,會心笑道:“紹興六年,吳玠鎮漢中,修山河堰,營田八百五十四頃。”
“不錯,歲收糧二十五萬石。”李瑕道,“而若六堰全修,可灌田三十萬餘畝。”
張珏在地方誌上暫時只看到山河堰,不由慚然覺自己不如李瑕勤奮。
接下來的一路上,更多時候便是李瑕在。
“修復山河堰的好處,遠不僅是灌田。紹興年間,吳玠修堰之後,吸引了北地數萬百戶至漢中落戶。君玉兄想,是數十萬人口,國力此漲彼消,豈不比打一場大勝?或有幾場大勝能有這麼大的收穫?”
張珏問道:“還有一事非瑜可想過?如此大費人力物力灌田。卻又三年免徵,三年後三十稅一,往後錢糧必不足。”
“我倒不這般看。”李瑕道:“百姓的錢糧、官府的錢糧,必有一個總數。官府多些,百姓便少些,反之亦然。用兵之際,需多徵錢餉;而休戰之際,便是難得的與民休養之機。”
“三年內蒙人不會再攻來?”
“他們自顧不暇。”李瑕道:“這是僅有的一次機會。我們需要大量的人口,以及……創造力。也就是,把百姓、官府的總錢糧提上去。”
太多奇怪的詞彙,張珏開始沉思。
“減徵,是吸引人口、激勵民力的最好辦法。減徵了,錢糧不到府庫裡,但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在何處?在百姓家裡,那他們才會為了守護他們的家產奮力反抗;在百姓肚子裡,那他們才不再是那般瘦弱得風一吹就倒。
難得我們暫時不需徵太多兵力,太難得了。這段時間裡,每一個耕耘民畝的民夫都能成為我們的兵。他們會是良家子,更強壯、更堅決的良家子。
道理不過就四個字,藏富於民。來簡單,做起來也不難,少一點私心,少一點安逸,如此而已。但我想世上少有人能做到,我們若能做到,定會是國富民強。”
李瑕完,擺了擺手,道:“當然,我的未必對。我亦從未治理過這般大的地方,必然有許許多多的錯,也無妨,若錯了就改,不停地、不停地想、不停地做。”
張珏只是一直看著李瑕。
彷彿是喜歡上他了一般……但定然不是的。
李瑕坦然任他盯著,自往前走去。
繞過一片山坳,他忽然道:“就快到了……山河堰分三大壩,乾道六年,增築至六壩。皆溢流壩,壩上游各自開渠引水,分流灌田,按畝配水。紙上得來終覺淺,今日看過之後,還需想辦法請來大理懂水利之人才……”
~~
李瑕在努力興修水利。
以前,他以為他能有很多發明,但後來覺得不是。
比如他想造槍,可他完全不瞭解槍械原理,於是“我們先造炮,一個管子,火球從中打出去。”
便有匠人拿起一個竹製的火箭筒,問:“縣尉的是這個嗎?”
原理宋人也知道,火藥推動炮彈。但如何鑄造出足以承受爆炸力的炮筒?如何開採且粹練出足夠韌度的材料?如何精細地鍛造?
李瑕漸漸發現,他知道的許多東西,總有些聰明人想過。
甚至,江蒼到工坊玩時,異想天開地提出用鐵屋子來剋制騎兵,幾乎已有坦克的雛形……但沒有動力。
哪怕有了動力,也沒有足夠堅固的材料造出軸承來承受那般強大的動力。
就好像是,有末來的人跑來與李瑕“我們可以造一個機器人,與真人一模一樣,你沒想到吧?”
“就當我沒想到吧,要怎麼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