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史樟大笑,揮袖在劉忠直身旁坐下。

“說到曲辭……近來我聽過一首詞,很是觸動啊,不知史二郎是否聽過?”

“劉兄請講。”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史樟笑了笑, 道:“劉兄原是為了去歲那件事來的?”

“算是吧。”劉忠直道:“近來聽說了一個人……李瑕。”

“此事劉兄去問姚燧,去問王蕘,與我何干?”

“二郎不喜歡詩詞?”

“我好風雅, 不喜凡俗。”史樟微微笑著, 再次揮了揮袖子,“這作詞之人……俗。”

劉忠直傾了傾身子, 問道:“怎麼說?”

“李瑕此人, 我略有了解。”史樟道:“他喜喬裝打扮,冒充旁人身份。去歲便是這般騙了姚燧與閻復,最後害得閻復身死……劉兄可知,閻復閻子靖,是我摯交好友。”

劉忠直眯了眯眼,看到了史樟眼中的悲傷。

一瞬間,他有些懷疑起自己的判斷來。

沉默了片刻,劉忠直才問道:“二郎可有想過,李瑕會再來開封,冒充你喜歡結交的人等,與你接觸?”

史樟一訝,反問道:“為何來?”

“昨日城中發生了一樁命案,有人殺了我的兩個下屬,此人是個道士。二郎未聽說過?”

“竟有此事?”

劉忠直又笑,繼續試探道:“是二郎在龍亭湖畔見到的那個道士。”

“張君寶?”

“二郎初次見他?”

史樟驚疑不定,反問道:“劉兄是說……李瑕會故伎重施,而我是下一個姚燧?”

劉忠直不答,眼中泛起沉思之色。

史樟也沉默下來,愣愣看著戲臺。

此時戲臺上一個小生登場,有小旦唱道:“好儀表也。看他眉如秋月,目若朗星,真神仙也……”

史樟面露苦笑,嘆息道:“那張君寶,便如這曲辭裡唱的,神仙人物。可惜可嘆吶。”

劉忠直側目看著史樟,一時也看不出他是真情還是假意。

但總之,今日是沒拿到證據。

“託二郎的福,今日看了場好戲,這便告辭了,再會。”

“劉兄午間不一起用飯?”

“不必了。”劉忠直道:“想必很快,你我還要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