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佛道之爭的本質(第1/2頁)
章節報錯
函谷關以東崤山
此地常與函谷關並稱為崤函,乃天下九塞之一。山勢陡峭險峻,樹木蔥鬱茂密。鮮有人出沒。
正值夜半時分,山林間更是一片寂靜。只有在這初秋時節,偶爾還會傳出幾聲蟲鳴。
忽聞兩道長嘯,似是驚雷炸響,瞬間打破了這麼寧靜。
一道人影由遠及近激盪而來立於林上,兩道劍光接踵而至,隨後才是零零散散的遁光。
“還未請教閣下名諱!”,聶不凡手持斷劍腳踏虛空,隨手挽了一個劍花問道。
司徒燕御劍緊隨其後,目光卻是鎖定在了一眾武僧的身上。
老和尚雙手合十行了一個佛禮,“貧僧法號淨空!”
聶不凡雙目微縮嚴肅了起來,據他所知淨土宗淨字輩最低也有上師之境了。雖說境界與戰力並非是絕對關係,玄門就有善養身者不善殺伐,但從側面卻也能反映出一些實力。
比他高了一個大境界,不好辦。
雖說如此,可聶不凡依舊是穩穩的舉起了劍。他是一個劍修,若是連出劍都不敢又有何資格談修行劍道!
斷劍出,刺耳的蜂鳴響徹雲霄,無數凌厲的劍氣交錯著向淨空斬去。
豈料淨空不閃不避,反倒是凌空盤坐低頭閉目誦起經文來。
佛光閃耀,淨空宛如驚濤駭浪中的一塊礁石,任由劍氣拍打卻是佁然不動。
不動明王咒!
可週圍的樹木算是遭了無妄之災,成片成片的倒下化為碎屑,煙塵與木屑向著四周飛速的鋪去。
秋蟲也失了歡快,只剩下無數弱小的生靈忙於奔命的腳步聲。
.........
暗中
張道緣坐在樹上看著二人激斗的場景撇了撇嘴,就這?本來他還以為能看見像是佛門六神通或者是純陽劍法這類的神通法術,結果就這?
白瞎了這包上好的五香瓜子了,他心中打算偷學一兩手念頭也頓時熄滅了。
眼前這群中也就莫不凡的劍和淨空的不動明王咒還有些意思,至於司徒燕和那群武僧的戰鬥他連掃上一眼的興趣都沒有。
道、法、術、器
司徒燕與武僧們不過只是在御器而已,單論招式不見得比那些江湖高手強到哪裡去。莫不凡與淨空倒是已經踏入了術的範疇,一招一式都有法力運轉其中。
不過這些人也並非生死對決,出招都留有餘地。
兩方都沒那麼傻,不管對他是報著何種目的,在真抓到他的尾巴之前估計雙方都不會動真格的。
不過藉由此事,張道緣倒是窺探出了佛道之爭的激烈程度,可謂是到了針鋒相對的地步了。
這倒是給了他一些思路。
佛道之爭,本質是“道法自然”與“戒、定、慧”的爭執,二者從根本上就很難調和。無論是玄門修士還是佛門修士,都覺得自己所走的道路是正確的,當為天下生靈指明方向,這就導致了兩方某些方面無法避免的對立。
可當面對異類之時,例如殘害人類的妖,兩門修士大多卻又能暫時放下成見一同除妖。
若是將佛道之爭簡單的看成兩大勢力爭搶地盤,那簡直就是太小看了這兩大自古流傳至今長盛不衰的道統了。
事實上這個世界很大,足以容的下兩大道統。若玄門與佛門只是為了財侶法地四字,壓根就沒必要如此針鋒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