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稱帝的一年之中,先是開國之戰被呂布打敗,接著又敗於曹操,袁術手中的將士損失殆盡,再加上四周皆敵,實力越來越弱。

縱然接連失敗,但袁術的生活卻依舊奢靡,袁術要想維持奢靡的生活,就只能不斷地給百姓徵收賦稅,其治下的百姓越來越困苦,已經到了人相食的地步。

第三件大事就是關於袁紹、公孫瓚的。之前公孫瓚被袁紹帶著大軍圍困在易京,後來公孫瓚被袁紹騙出了城,騎兵盡損,實力大減。沒有騎兵的公孫瓚被袁紹的大軍團團圍住,再也無法突圍。

袁紹開始採用挖地道的方法,不過不是想挖進城裡,而是想要把城挖踏。

袁紹知道圍困易京的時間越長,公孫瓚那裡的軍心越亂,因此採取了穩紮穩打的方法,這樣不僅可以降低傷亡,袁紹還可以藉此消化吞併的幽州的郡縣。

霍東收到的訊息是袁紹已經攻破了易京的城池,現在正在攻打公孫瓚讓人修建的營壘。雖然已經是冬天了,但袁紹並沒有撤兵的意思,看來袁紹是想在今年把公孫瓚徹底解決了。

霍東讓探子繼續關注袁紹與公孫瓚的戰事,要是袁紹徹底打敗了公孫瓚,那麼袁紹接下來就將要從霍東與曹操之間挑選一個對手了。

霍東在家好好的待了幾日,然後收到徐晃送來的訊息,現在徐晃已經到達了陰山之下,已經控制了“白道”。

陰山的山脈攔住了草原遊牧民族與農耕文明的交流,但千百年來,人們在陰山的中段打通了一條蜿蜒曲折之路。此路古書中稱為“白道”,“白道”為白色之路,因該道地上之土為白灰色而取其名。道路兩旁是鬱鬱蔥蔥的青山,唯道路獨白。

自從秦朝開始,“白道”就作為陰山山脈南北的主要通道,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當初衛青、霍去病都曾經從這裡出兵北擊匈奴。

徐晃來到陰山之後,便派一些兵士重新佔領了白道上的破敗的關隘。

如今關隘已經破敗不堪了,徐晃令兵士開始重新把關隘修建起來。

這時已經開始上凍了,兵士們都沒有穿鎧甲,外面套著羊皮做成的衣服,帶著羊皮製作成的帽子,穿著羊皮、牛皮製作成的氈嘎達,這氈嘎達異常的暖和,讓兵士不會被凍腳。

這些兵士脖子上掛個繩, 繩子的兩端各有一個套手的東西,這東西叫做手悶,帶上他異常的暖和,可以還不影響幹活。

這些手悶裡面是在西河郡種的白疊(棉花),霍東北屈那裡做成了接近一萬雙手悶,然後讓徐晃帶到了這裡。

一些兵士們帶著手悶,用錘子與鑿子砸著石頭,這些石頭要用來修建白道上的關隘。

在陰山南面的平原處。徐晃從大帳裡出來,望向遠處遼闊的大草原,此時全是空寂景象,沒有一點生機,草木早就全部都枯萎了。

而近處卻非常的熱鬧,這裡全是營帳,還有柵欄裡圈養著許多的牲畜。

有許多兵士在搭建房屋,土剛被凍了表層,還可以挖動,還有一些兵士正在用木頭搭建房子。

現在這些兵士無比想念火炕,但此時燒磚是來不及了,只能用泥土與一些石塊搭建火炕了。

徐晃現在也沒有穿著鎧甲,與其他兵士一樣都是一身的羊皮衣服,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是鮮卑人呢。

徐晃知道佔領陰山之南並不意味著沒有敵人了,在陰山的北面還有更多的鮮卑人,現在冬日越來越冷,這些鮮卑人為了生存,隨時都可能過來,所以他才讓兵士冒著寒風也要把營地與白道上的關隘修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