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天井關前(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河內郡的張揚此時正在設宴接待著許攸。
剛開始許攸對著張揚愛答不理的,後來見張揚送來了一些金錢之後,許攸臉上才露出了笑容。
許攸是被袁紹派到河內郡催促張揚動兵的。
那邊的鞠義已經出發七天了,而張揚這裡居然還沒有聚集好大軍。監軍讓張揚動兵,而張揚以未徵收完糧食為藉口,拒絕現在出兵。
這讓袁紹有些惱怒,於是就把張揚的舉薦人許攸派了過來。
許攸因為獻策受賞沒過多久,就被派到了河內郡。
張揚之所以沒準備好,其實是他故意為之。
張揚雖然與霍東有仇,並且他也想報仇,但張揚知道自己與霍東的差距,他手裡的的四千兵士之前大多數都是匪徒,打仗只知道一擁而上,而且他們還沒有多少弓箭手,要不是這次袁紹送來了三百多甲冑,讓軍容好一些,要不然張揚的這些兵士看著就像一群匪徒。
張揚開始跟許攸訴苦,說自己在河內郡為袁紹籌集糧草,無法對大族出手,只能不斷地在百姓身上加賦稅,使得河內郡的百姓越來越少,收上來的賦稅其中一大半都交給了袁紹,自己這些兵士只能勉強維持溫飽,都無法進行訓練,兵器也無法補充。
張揚知道自己對百姓怎麼壓榨都不會有事,但要是對河內郡的大族動手,那自己就危險了。
這些大族有不少族人在袁紹部下效命,而且大族之間盤根錯節,再加上袁紹注重在士族中的名聲,要是張揚對這些大族動手,肯定會有大量的人向袁紹進言,袁紹肯定會把張揚拿下,張揚重則性命不保,輕則罷官免職。
張揚沒有想過脫離袁紹,他不認為自己可以抵抗住佔領三州之地的袁紹的大軍。
許攸喝了一口酒,聽完張揚的牢騷話後問道:“你給我透個底,到底何時才能出兵。”
張揚趕緊回答道:“現在百姓剛收割完冬麥,我的兵士散到各縣,正在忙著徵收糧食。等到糧食徵收完畢後,大軍會立刻出發。”
許攸看了一眼張揚,這明顯是託辭,張揚要是徵收十天乃至二十天的糧食,到那時許攸肯定會被袁紹責罰。
許攸說道:“看在你平常你我相處的比較友好的份上,我提點你一下。袁使君不指望你能攻下上黨郡,只是想試探一下霍東兵士的實力,因此你可以不用讓你的兵士前去拼命……”許攸話沒說完就止住了。
張揚頓時明白了,許攸這是要錢。
張揚:剛才還說與我平常相處的比較好,我看是與我的金錢相處的比較好!
張揚只能在心裡發兩句牢騷,嘴上趕緊表示自己還會有厚禮相贈。
許攸說道:“現在河內郡有眾多的匪徒,你可以把把他們招收過來,給他們一些糧食,然後逼迫他們向上黨郡進攻,當這些人死傷的差不多了,你再以傷亡慘重撤兵,這樣袁使君的人可以估計霍東兵士的戰力,而你的隊伍又沒有多大損傷。”
張揚聽到後大喜,怪不得那些諸侯喜歡重用這些文士,還是這些文士心機深,而且更加狠毒。
張揚回去後就派人去山匪窩招安,然後又忍痛拿了一些金錢給許攸送去。
現在這些山匪都餓的不行了,聽說下山後不僅有官做,還有糧食吃,頓時心動,然後開始收拾東西下山。
李樂那裡也被張揚派了人,不過李樂自持是皇帝親自冊封的將軍,再加上與張揚不對付,不願意下山,繼續留在山上為匪。
皇帝東歸的時候,李樂曾帶著隊伍去“護駕”然後被劉協冊封了一個雜號將軍。後來皇帝被曹操設計接走,李樂又帶著部下回到了河內郡。李樂為了搶奪糧食,沒少和張揚發生衝突。
陸續的有大量的匪徒下山,張揚便開始給這些匪徒的首領封官,又送去了一些糧食,安穩住了匪徒。
五天後,張揚已經聚集了一千五百多匪徒。
許攸不斷的催促,張揚知道不能再拖延了,便讓自己的兵士把這些匪徒圍了起來,然後便向著天井關前進。
許攸沒有隨著同行,有袁紹派的監軍督促張揚,他此行的目的是為了讓張揚動兵,至於張揚仗打的如何,就不關他許攸的事了。
許攸來到了溫縣,前去拜訪河內名門“司馬氏”出身的司馬防。
張揚要不是有袁紹送來的三百多甲冑,他沒有信心能壓住這一千五百多匪徒,因為他自己的部下就是匪徒出身,要是打架還可以,打仗則是一塌糊塗。
張揚帶著人來到了天井關,然後開始讓人制作一些攻城梯。
張揚看著天井關不由的有些眩暈,這關與山的直壁連線在一起,有將近五丈高。
張揚看見關前有泉水,透過部下告知這裡有三個深不可測的泉水。
那些匪徒此時非常後悔過來,有些匪徒試圖逃跑,第二日營地的周圍就會多一些屍體,都是想逃跑而被抓住處死的,這些匪徒被震懾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