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的大規模戰爭雖然沒有了,但是這糧草的消耗卻一直沒有減少。

由於孫權在北上之前慫恿大族與兵士劫掠揚州的百姓,導致揚州的百姓都沒有了口糧。

大量的糧食透過船隊從益州、荊州運往揚州。

被霍東佔領較早的廬江郡與豫章郡的北部倒是迎來的豐收,不需要救濟,而且可以撥出一些糧食。

到了八月份,張濟帶著他的本部兵馬把九江郡的匪眾剿的差不多了。

這些匪眾長期吃不飽飯,再加上沒有經過訓練,因此沒有多大的戰鬥力,根本就抵抗不住張濟的大軍。

後來許多的匪眾聽聞投降可以填飽肚子,並且可以分到耕地後,便自己下山投降了,連匪徒的統領都阻攔不了。

百姓們的要求很簡單,誰可以讓他們吃飽,他們便支援誰。

經過袁術的橫徵暴斂,現在九江郡只剩下不到十二萬人了,這裡是地多人少。

匪徒剿完後,張濟把自己的兵馬主要分成三部,分別駐守在合肥、陰陵、義城三縣,如果哪裡有投降的匪徒想要鬧事,他的部眾可以快速的趕到。

一些匪徒統領嚐到了大權在握的滋味,便不甘心成為如同百姓,於是便開始鬧事。

張濟的部下也不手軟,所有參與起兵的人全部被斬首,震懾住那些有異心的人。

九江郡開始穩定下來,一些縣城的周邊都是百姓與兵士在耕地裡忙碌的身影。

張濟的部眾在軍屯,這樣可以減少後勤的壓力,而且有流民來九江的時候, 那些耕地還可以分給那些流民種。

豫州沛國的一些沒有耕地的流民聽聞九江給流民施粥與發耕地後,他們便向著九江前進。

華佗正在帶著他的三個徒弟給這些流民治病。

太陽開始向西斜,勞累的師徒四人便回到向縣城裡吃飯,他們不敢在流民面前吃,否則那些流民會搶奪食物。

師徒四人給流民看病,但並不發藥,他們也發不起,他們給流民進行針灸、接生與開刀等手術。

給流民看病可以積累大量的經驗,並且就算醫治死了,也不會鬧出糾紛,尤其是開刀,需要大量的練習才能得出經驗,而這些流民便是最好的實驗物件,要是把達官貴人治死了,甚至可能丟失自己性命。

可以說每一個成名的醫匠都是“殺手”,有許多的百姓生命丟失在他們的手上,這讓他們總結出經驗,從而救治更多的人。

吳普吃了一些飯食後,恢復了一些精神,他對著樊阿、李當之說道:“師父這是要隨著進九江郡?”

“估計是,師父聽聞張仲景在河東開了個‘醫院’,與書院齊名,並且被眾人稱之為醫聖,這讓師父心裡不服,所以想要給流民治病,宣揚一下名聲,同時精進一下醫術。”樊阿小聲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