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覽透過望遠鏡發現了逢紀的身影,之前高覽在袁紹帳下效命的時候,這逢紀就時常給袁紹獻策。

高覽發現逢紀老了許多,也比之前黑了許多。

高覽知曉逢紀善於使用詭計,讓部下抓緊把營寨修建後,在營寨裡就安全許多。

逢紀發現來的一支敵軍明顯要比另一支敵軍要強許多,警惕性非常的高。

逢紀看著有高字的旗幟,心裡猜測這姓高的統領是誰。

逢紀並不知曉高覽已經投靠了鞠義。

匪軍與袁軍又陷入了僵持,不過還是匪軍佔據主動一些,他們不在乎那些流民的性命,持續不斷地攻城,消耗城內守軍的實力。

在霍東帶著張濟與徐晃的兵馬到達乘氏城之後,趙雲、典韋、高覽也帶著隊伍跟了上來,後面還有岳雲統領的運輸糧草的隊伍。

乘氏城裡的守將趙通見到外面數不清的兵馬之後,趙通感覺頭皮發麻,如果不是他的家人在杜歸的手裡,趙通定然會選擇開城投降。

但現在趙通為了家人的性命,不得不死守城池。

趙通不選擇投降,但他手中的許多統領已經被霍東的兵馬震懾住了,沒有了抵抗的心思,他們不相信憑藉七千人可以當初將近十萬人的進攻。

那些部將試探出趙通不會投降後,便決定擒拿住趙通,然後開啟城門投降。

趙通正在睡覺,突然感覺自己的手腳被控制了,並且嘴裡還被塞了東西,讓他無法發出聲音。

那些部將解決了守在門口的衛士,然後把趙通給綁了。

翌日清晨,趙通的那些部將便開啟城門,然後押著趙通出來投降。

霍東體會到實力強大的好處,如今天下已經大定,許多統領見到霍東的兵馬之後便難以生出抵抗的心思,便選擇了投降。

拿下乘氏縣城之後, 霍東便上徐晃帶著騎兵先去定陶縣。

在定陶縣的杜歸得知乘氏縣的守軍投降之後,立即下令把趙通的家人斬殺,威懾住定陶縣裡的那些部將。

然後沒過幾天,杜歸就見到了霍東的騎兵包圍了定陶城。

杜歸趕緊下令讓成武的那七千兵丁返回去。

在杜歸得知霍東的兵馬都去乘氏縣之後,他便下令讓成武的七千兵士來到定陶。

但沒有想到乘氏縣居然會丟的這麼快,使得那七千的兵士還未到達定陶城,霍東的騎兵已經先來了。

那七千兵士都是步兵,並且沒有多少的弓弩,要是在城外遇到霍東的騎兵大軍,非常可能全軍覆沒,所以杜歸才下令讓那七千的兵士返回去。

晚上的時候有人進城,杜歸因此得知並不是趙通下令投降,而是趙通的那些部下叛變了,那些部下綁了趙通後出城投降。

此時趙通的家人已經被斬殺,杜歸沒有覺得殺錯了,他認為趙通無法管住部下就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