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正讓部下計算在南海郡建造大船需要多少的費用。

如今國內平穩,賦稅雖然不高,但國庫存的金銀卻越來越多,而且倭國那裡每月都會送來不少的銅錠與金銀。

荀攸希望國庫所存的金銀與銅錠越多越好。

荀攸見霍東來了,心裡感覺有些奇怪,通常霍東一個月都不到他這裡幾次,而且上午他與諸葛亮剛剛與霍東見過面,霍東卻再次來了,這讓他有種不好的預感。

霍東剛剛坐下,就有人端上了茶水。

霍東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然後說道:“公達,剛剛我去了工部見到了韓東,然後觀看了火槍的射擊,這火槍技術已經頗為成熟,將來這火槍在戰場上的作用不比火炮小,可以進一步降低北邊遊牧民族對我們的威脅。所以我決定擴大火槍生產坊,並且生產一千把火槍。”

荀攸聽到霍東要花錢後,就感覺胸口一悶。

荀攸縱然不喜歡花錢,但知曉這錢不能省。

如今的火炮的作用越來越大,要是這火槍能與火炮相提並論,縱然花費不小,也要把火槍生產出來。

荀攸問道:“陛下,這建造火槍坊與生產一千火槍大約需要多少錢?”

“我問了韓東一嘴,需要約五千貫錢,主要建造坊需要不少錢,日後製作火槍會減少許多的花費。”霍東說道。

荀攸最終還是應了下來,他只能希望這火槍果真如同霍東所說的那樣好用。

有一點是荀攸比較放心的,那就是霍東不在意什麼祥瑞,也不建造大的宮殿來浪費錢財,否則霍東一意孤行,那很可能會像秦朝一樣。

那些大族只是被霍東打怕了、打散了,但多少還是有些不甘,只要天下大亂,這些大族便會找機會聚眾起兵。

如今百姓有耕地,並且賦稅不重,只要保持下去,國內就會越來越繁榮,那些舊漢的大族便不會有機會,並且隨著新學與科舉,那些漢朝的大族最終將會成為過去。

敲定了火槍的事宜後,霍東便離開了這裡。

那些官員在霍東走後都鬆了一口氣。

霍東看著城裡的這些百姓,霍東在安邑待的有些煩了,他有些想要去北面或者倭國去看一看。

但他這一走,勢必會有許多人前來勸阻,便打消了出去的心思。

等到把國都遷移到幽州的薊縣之後,霍東想要出去可能會容易許多。

霍東已經派賈詡去幽州準備遷都的事宜了。

賈詡這段時間一直沒有閒著,他帶著一些人到處的走著,不僅勘察薊縣的情況,還要準備在一些地方建造關隘,防止北邊的鮮卑等遊牧民族南下威脅國都。

賈詡來到了遼西郡的臨渝縣,他帶著一些人出了臨渝縣城,然後向著東側前進。

賈詡來到了一個山丘上,他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如今正是熱的時候,但為了遷都事宜,他不敢休息,這使得他這段時間已經瘦了一些,但眼睛還是一條縫。

賈詡用單筒望遠鏡檢視周圍的地形,接著又拿出地圖對比了一下,然後說道:“如果在此修建一個關隘,那必然可以節制遼東。”

“文和兄,如今遼東等郡被我們掌控著,就不用浪費錢糧與人力修建關隘了吧。”賈詡身邊的一個人說道。

賈詡眯著眼睛看著遠處說道:“如今國運昌隆,但在此修建關隘是為了日後計,這個險關可以用不上,但不能沒有,而且這是關乎新國都的安全,我們不得不考慮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