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大聲的喊道:“請將軍放心,這些火炮手都是從經歷過廝殺的精兵中挑選出來的,如果敵人真的衝到了眼前,他們不會逃跑,而是會拿起兵器衝上去與敵人廝殺。”

張遼點了點頭,算是認可那陳立與那些炮兵。

然後張遼下令再次火炮拉回去,同時派出騎兵把射出去的鐵球找回來,這些鐵球可以迴圈利用,張遼可捨不得扔了。

張遼這裡不像徐晃駐守的彈汗山那麼太平,張遼在開春之後已經打了兩場仗了。

烏段是一個被迫南下的鮮卑統領,之前烏段曾經與另一個鮮卑統領已弗陸結盟,然後來到了受降城,接著與漢軍交戰,烏段沒有讓自己的部下參與戰鬥,張遼輕鬆的就擊敗了已弗陸。

張遼想讓受降城的北部有一個鮮卑的部落抵擋住南下的鮮卑部落,便與烏段結了盟,一同攻擊南下的鮮卑部落,同時張遼還會與烏段進行交易。

那些交易的物品都是經過處理的,短期間內看不出來效果,時間越長,影響越大。

張遼開春之後帶著兵馬與鮮卑統領烏段一起打敗了兩個南下的鮮卑部落。

勝利之後,張遼這裡獲得者一半的牲畜,那些鮮卑女人歸張遼,剩下的人與牲畜歸烏段。

鮮卑女人陸續的被送往了陰山以南,嫁給了漢人,到現在大約送走了五千多的鮮卑女人。

剛剛張遼又收到烏段送來訊息,說這次有一個相對大的鮮卑部落南下,部落人數超過七萬人,其中控弦的兵士將近兩萬,不可小覷。

兩日後,張遼的哨探探查到那個南下的部落已經距離烏段的營地不遠之後,便帶著六千的騎兵與四千的步兵北上。

此時的烏段的部落實力增強了不少,手中有將近四萬人,控弦之士勉強能湊到一萬。

如果不是張遼的部下每次征戰都殺的太狠,烏段的部落還會增加不少的人。

張遼帶兵北上的時候並未放鬆,派出大量的哨探。

張遼對烏段並不是十分的信任,畢竟這個烏段是鮮卑人。

所以每次攻擊鮮卑部落的時候都是烏段的部眾先上,接著張遼才下令進攻。

當張遼與烏段匯合之後沒多久,南下的那個鮮卑部落就到了。

張遼的兵馬站在西側,烏段的隊伍站在東側,然後列陣與北面的敵軍對峙起來。

還是老規矩,烏段的兵馬率先發動了攻擊,兩方各將近一萬的騎兵廝殺在了一起。

張遼沒有著急發動進攻,而是用單筒望遠鏡觀察著情況。

這時候張遼見到對方又派出了五千的騎兵攻了過來。

張遼並未著急派出騎兵,而是準備考研一下火炮的威力,看火炮與弓弩是否能抵擋住騎兵的衝擊。

騎兵廝殺靠的是牽制力與衝擊力,站在原地的騎兵與跑起來騎兵的殺傷力相差巨大。

鮮卑統領土難眼見張遼的騎兵不動,便帶著衝起來的五千騎兵直接向著最前方的步兵方陣衝去,有了馬鐙之後,鮮卑騎兵的騎射與拼殺能力大大的增強。

土難決定在接近步兵陣列的時候先騎射,如果漢軍亂了,他就直接帶著騎兵衝過去,如果漢軍沒亂,便快速的向著兩邊散開,然後用不斷的向著方陣射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