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東現在無法去沿海地圖的船廠去檢視船隻到底如何,但可以透過圖紙瞭解船隻的具體效能。

這是一艘單桅帆船,帆船長約三十米,寬約六米,首尾形狀接近對稱,有龍骨和首尾柱。外殼板搭接並用鐵釘相連。船上樹立著單桅,裝有支桅索,掛一面方帆,能在橫風下行駛。

霍東希望建造更大並且能裝火炮的三桅帆船,但得一步步來,要不然步子邁大了容易扯著蛋。

霍東與荀攸等人商議完後,決定再製造五艘單桅帆船,不僅可以用來前往倭國,還可以用來捕捉魚,甚至鯨等大型動物,現在缺少油的時代,那些鯨魚油對百姓來說是好東西。

正在霍東為可以踏入大海而高興的時候,霍東收到了來自北方的急報。

張遼已經探查到有鮮卑的部落正在南下了。

在攻佔彈汗山之後,張遼便被霍東調到受降城主持這裡的事宜。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但霍東並未太過擔心,之前在開春晚的時候就有預料,往受降城與彈汗山運輸了許多的糧草,足夠那些兵馬堅持許久了。

烏段的部落大約有三萬人,為了找到合適的草地餵養牲畜,他們不得不南下,南下的路上遇到了幾個部落,發生了戰爭,最終烏段憑藉人數的優勢,把這幾個小部落給吞併了。

按理說烏段已經可以停下了,這裡已經有草長出來了。

但烏段早就發現這冬日越來越長,草長出來的時間越來越晚,要是在此地住下,沒準過兩年還得繼續南下。

烏段估計到時候會有許多的鮮卑部落南下,那還不如直接來到最南面,先把好的地方佔領了。

不只是烏段這麼想,其他的鮮卑部落也是如此想的。

當烏段帶著族人繼續南下的時候,發現一個鮮卑的部落。

根據探馬估計,這個部落至少有兩萬人。

烏段的部落人數雖然多過於對方,但要是想要把對方吞掉的話,自身也要受不小的損傷。

烏段見到對方似乎非常的的警惕,有大約四千的騎兵聚集了過來,其中有不少的老弱,應該集合部落的全部力量了。

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把兵馬集合好,應該是早就有所準備了。

烏段不敢大意,趕緊帶著騎兵前去應對。

兩方的騎兵對峙起來,誰都沒有先動手的意思。

烏段不想跟對方拼的兩敗俱傷,然後讓其他的鮮卑部落趁機佔便宜,剛想派人去交流一下,卻見對方先派過來了使者。

烏段經過交談得知對方的首領名叫已弗陸,對方也沒有與烏段死拼的意思,而是想要結盟一起去南下,然後佔領扶羅韓的那些地盤,那裡靠近陰山,草長出來的肯定要比北面早。

烏段聽說過扶羅韓,那扶羅韓統領將近十萬的人,手裡有將近兩萬的騎兵,不是好招惹的。

那個使者見烏段猶豫的神色,便猜到了大概,趕緊把扶羅韓已經被漢軍打敗的訊息告訴烏段。

“那國內城被誰佔領了?”烏段好奇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