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甲冑太顯眼了,張燕準備混入流民的隊伍之中,然後再找機會回到太行山上。

城牆很快就被張濟、典韋的部眾給控制了,接著這些人便緩慢的向著城裡押去,把那些流民趕出城。

張燕身邊有幾個侍衛,他們跟著流民的隊伍出了城,然後就被城外的兵士押看管了起來。

天亮了,張燕與其他的流民坐在地上,周圍有一隊隊穿著甲冑,並且手裡拿著兵刃的兵士。

張燕本以為他沒有危險了,卻沒有想到一些黑山軍統領正在帶著一些敵軍兵士辨別著人,其中一些人手裡還拿著畫像。

張燕眼見那些人越來越近,張燕剛想挪動一下位置,卻被兵士警告不準亂動。

張燕心裡越來越緊張,祈禱著自己不會被認出來。

但往往事與願違,張燕還是被認了出來,張燕剛開始還連忙否認,但被急於立功表現的黑山軍統領給指明瞭身份。

張燕被帶到了張濟等人的面前。

張濟等人認為張燕還有些用處,可以利用張燕的身份去招降太行山上的那些匪軍,於是便暫時留下了張燕的性命。

張燕為了保命,全然答應了張濟的條件。

解決了張燕這夥匪軍之後,眾人商議決定由張濟率領騎兵去佔領列人與曲梁等縣城,其他的兵馬暫且進行休整,同時看管那些投降的流民。

於奇在列人縣,他手中還剩下將近一千的兵丁。

於奇知道曹操戰死之後,就堅定了投降的想法,但霍東的兵馬一直沒有來,他便只能一直等待著。

於奇知曉有大量的騎兵向著城池襲來後,頓時認為這是霍東的兵馬。

張濟見城門關著,便讓人向城牆上射一支箭,上面綁著一封信。

於奇取下箭矢上的信件,發現這是高覽寫的親筆信,目的是勸降於奇。

本來於奇就有投降的想法,見到高覽的信件之後,便堅定了心中的想法。

於奇派人下城去談判,他的要求不高,只是要保證他與家人的安全。

於奇從使者的口中得知張濟答應之後,便讓人開啟城門,然後帶著人出城投降。

張濟在列人縣留下一些兵馬之後,便帶著騎兵繼續去攻佔其它的縣城。

霍東回到了河東之後,便與眾人商討關於國都與國號的事情。

有人提議在長安為國都,也有不少人提議讓以河東為國都。

但霍東認為長安與河東距離遼東等地太遠了,霍東可是要大力發展遼東的,霍東想在忙完稱帝的事宜後,便攻打高句麗與夫餘。

發展遼東不僅是為了那裡的耕地,還為了遏制草原部族的發展,降低遊牧民族對中原的危險。

霍東決定暫時先從長安與安邑選擇一城作為國都,然後找準時機遷都。

至於國號,多數的人都推薦為魏,因為霍東就是從舊魏之地發展壯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