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九章擴軍五萬
章節報錯
霍東喝了一口茶說道:“根據可靠的訊息,袁紹病重,他就算能挺過今年,定然也挺不過明年,袁紹一死,我和曹操、劉備必然會起兵,到時候就會爆發決定天下歸屬的戰鬥。”..
李錄說道:“現在曹操的大部分兵馬都被主公牽制在豫州的邊界,無法聚集太多的兵馬北上,就算那些豪右、士族快速的投靠了曹操,也無法阻擋主公在幽州的大軍,到時候這冀州必然還會是屬於主公的。至於劉備,他現在不過佔有兩郡之地,就算其人有雄略,恐怕難以扭轉乾坤。”
李錄心中有些疑惑,不知道這霍東為何如此關注劉備,在李錄看來,霍東只要戰勝了曹操,就可以統一天下。
“劉備屢敗屢戰,武有張飛、關羽等猛將,文有糜家兄弟等人跟隨,可見劉備是有些本事的,我們不可大意。”霍東說道。
霍東可不想因為小覷了敵人而吃虧,因此時刻關注著曹操、劉備、袁紹,如今袁紹要倒下了,霍東就剩下曹操與劉備這兩個敵人了。
霍東與李錄聊了一會曹操那裡的情況後,便起身前去荀攸那裡,並且把黃敬也叫了過去。
“使君還要擴充兵馬?”荀攸眉頭微皺的說道。
“明年必然有大戰,早些做好準備,這回很可能是最後一次擴充兵馬了。”霍東回答道。
“不知使君這次想要擴充多少的兵馬?”荀攸再次問道。
“幽州是今年剛結束戰爭,那裡無法承受擴軍所需要的糧草,因此幽州的張遼、典韋、文聘將不再擴充兵馬。這次主要是擴充南邊的兵馬,現在南地的糧食充足,我想要再徵擴充的兵士。”霍東說道。
黃敬此時開口說道:“現在糧食倒是夠了,可是這甲冑與兵器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製造好的。之前主公擴軍時,甚至還把駐守益州的兵馬的甲冑運了過來,此次擴充這麼多兵士,就算再次把益州的甲冑運過來,恐怕短時間內也無法湊夠。”
“甲冑的倒是不急,能在明年八月份的時候湊齊就行,我想要把曹操拖垮。我這裡擴充兵馬了,曹操為了應對,他也得被迫擴充兵馬。我就是要跟曹***誰的錢糧更多。”霍東說道。
“曹操那裡因為缺少錢糧,已經開始學著袁紹那樣向豪右要糧食了。主公這次擴軍,必然會讓曹操那裡陷入困境,他想要擴充兵馬,一是選擇再次壓迫那些豪右,但豪右的錢糧也有限,如果曹操壓迫的狠了,到時候這些豪右很可能會帶著那些流民反了。二是選擇繼續壓迫那些百姓,現在兗州、徐州、豫州的百姓已經到極限了,如果再增加賦稅,很可能黃巾軍再現。”李錄說道。
李錄不認為曹操會向那些士族動手,曹操是靠著這些士族的支援才能與霍東抗衡,如果曹操動了士族,將會動搖他統治的根基,到時候那些士族很可能會轉而支援皇帝劉協。
“主公擴軍是為了早日平定天下,我認為擴充兵士與多打幾年仗相比還是划算的。”黃敬說道。
荀攸本來是不太同意霍東擴充兵馬的,因為他認為霍東只需要保持如今的局面,袁紹、曹操必然會先堅持不下去,那時候霍東可以順理成章的統一天下。
但荀攸聽到了黃敬的話後,便覺得如果能早幾年平定天下,那這次擴充兵馬是值得的,所耗費的錢糧也相對少了不少。
眾人開始商議擴充兵士的具體事宜。
駐守豫章郡的主將是孫柳,如今那裡有約一萬兩千的步兵,霍東準備讓其擴軍到一萬八千兵士。
吳郡的守將是趙雲,那裡有三千的騎兵和七千的步兵,霍東讓趙雲把步兵擴到一人,騎兵不變。
九江郡的守將是張濟,他那裡有約三千的騎兵與七千的步兵,霍東讓其步兵擴充到一萬四千人,騎兵不變。
江夏郡的守將是高順,他統領這一萬的陷陣兵士,霍東讓其擴充到一萬六千人。
。 @
廬江郡的守將是徐榮,他如今統領著三千騎兵與八千的步兵,霍東讓其步兵擴充到一萬四千人,騎兵不變。
弘農郡的守將為岳雲,此人跟隨霍東征戰匈奴、鮮卑,他統領著兩千的騎兵的步兵,霍東讓其步兵擴充到一萬一千人,騎兵不變。
南陽郡的守將是田豫,他統領著一千的騎兵與九千的步兵,霍東讓其把步兵擴充到一人,騎兵保持不變。
丹陽郡的守將是甘寧,他現在統領的水師,霍東讓其擴充到一萬人,至於戰船如果來不及造新的話,便用那些繳獲的舊戰船。
如此的此次霍東擴充的兵士,如果擴軍完畢,霍東將在豫州、徐州的邊境處佈置了十萬零三千的步兵,一萬兩千的騎兵,一萬的水師,這還沒有算上民兵,到時候霍東將對曹操在豫的兵馬形成巨大的優勢。
如果曹操不擴充兵馬,憑藉霍東的軍隊的攻城能力,再加上霍東的兵馬的優勢,曹操那裡必然會全線崩潰,所以曹操就是咬碎了牙,也會選擇跟著擴充兵馬,到時候曹操又得為籌集錢糧而頭疼了。
商議完擴充兵士的事情後,霍東便在安邑過著安逸的日子。
霍東要是待的有些枯燥了,便前去書院與醫院溜達。
如今華佗的醫院也建造完畢了,現在華佗已經開始在醫院教人了,霍東送去了兩百個年歲不大的人,讓他們跟隨華佗學習東西。
華佗主攻外科,張機主攻方劑,兩人雖然相處的比較融洽,但兩人的弟子卻有些水火不容之勢。
霍東還有時會帶著兩個孩子出去狩獵,有蔡琰與蔡邕在,兩個孩子的學習不用霍東擔心,霍東便負責帶孩子去遊玩,藉此鍛鍊一下身體,還可以消除父子間的陌生感。
年關將近,百姓們都開始忙碌起來,為過年做著準備。
百姓們開始買寫對聯、福字所需要的紅紙。
一些相對富裕的人家,甚至掛起了紅色的燈籠。
現在過年貼對聯已經傳開了,大家都覺得這樣更有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