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徐庶決心(第1/2頁)
章節報錯
徐庶看著眾人說道:“聽聞安邑有一個很大的書院,而且伯喈先生在那個書院教學,我想去書院走一趟。”
崔鈞皺著眉頭說道:“聽聞霍東殘忍好殺,在士族中的名聲很是不好,荊州這裡有許多名聲大的先生,元直又何必去河東呢?”
崔鈞是正經的望族出身,他的阿父崔烈擔任過司徒、太尉,後來崔鈞參與討董聯軍,崔烈受牽連被逮捕入獄,董卓死後,崔烈被放出來,但李傕、郭汜攻破長安後,崔烈被殺,使得崔鈞對西涼將領非常痛恨。
霍東接納了張濟、徐榮還有許多西涼兵,崔鈞把霍東也納入了痛恨的名單。
“聽說那個書院有教無類,許多人甚至只是認識一些字就被書院接收了,而且那裡有大量的藏書,我們荊州許多書本就是從河東販賣過來的。我倒是覺得元直可以去,要是那裡不好可以再回來嗎?要是書院不錯,到時候元直告訴我們一聲,我們也好前去遊覽一下。”石韜說道。
“我還是覺得元直兄要慎重考慮。”崔鈞再次勸道。
“諸葛賢弟,你認為我是否應該前去?”徐庶看著只有十六七歲的諸葛亮說道。
諸葛亮灑脫一笑說道:“元直兄不是已經下定決心了嗎!又何必再問呢?”
諸葛亮知道徐庶是寒門,而荊州的官位都被荊州計程車族把控著,根本就沒有徐庶施展才能得機會,而霍東的部下許多都是寒門出身,可能這是讓徐庶想去安邑的主要原因。
“這又沒有外人,諸葛賢弟就說一下又何妨。”一旁的石韜說道。
諸葛亮見徐庶、崔鈞都望著自己,便開口說道:“這事關元直兄的前途命運,只能靠元直兄自己決定。亮只能說想做就做,莫要錯失機會。”
徐庶不是猶豫不決之人,聽到諸葛亮這樣說後,便決定前往安邑走一趟。
徐庶與幾人道別之後便回去收拾東西。
諸葛亮三人對著徐庶的背影拱手道別。
“你二人應該勸一勸元直。霍東此賊之惡更甚董卓。他在河東郡卻不發一兵,眼見長安被西涼賊兵攻破,任憑陛下被西涼將領控制,眼見關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無動於衷。霍東實乃大奸大惡之人!”崔鈞越說越氣憤。
“對元直兄來說,安邑的確是最好的去處。”諸葛亮說道。
崔鈞不說話了,他才想到徐庶沒有好的出身,在荊州這裡很難施展才華。
“元直兄已經二十有七了,家中還有一個老母,出身寒門又沒名望,以元直兄的才學,到了安邑的書院後定能脫穎而出,然後被看重,展示自己的所學。所以我才勸說他前去河東。”石韜說道。
“我們集些錢財買匹馬,然後明日送行時送與元直兄。”諸葛亮提議道。
諸葛亮一下子也拿不出買一匹馬的錢,家裡的錢財主要被兄長掌控。
荊州缺馬,一匹普通的馬都至少萬錢,普通百姓根本就買不起。
崔鈞嘆口氣說道:“我出馬匹,你二人準備一些衣服與履吧。”
“我出糧食吧,我估計元直兄到達弘農時有錢也不能花。”諸葛亮說道。
崔鈞等人沒有異議,畢竟諸葛亮最小,讓他出最便宜的無可厚非。
徐庶回家住處後,便把一些衣服收拾起來,準備明日前往河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