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發展川蜀(第2/2頁)
章節報錯
為了籌建這些工坊,需要拿出大量的銅錢,霍東在益州繳獲的那些銅錢派上了用場,為了不影響益州的物價,霍東讓馮立適當放出一些繳獲的“蜀五銖”。
劉焉、劉璋父子在管理益州時鑄造發行了一種小五銖錢——“蜀五銖”。
蜀五銖鑄工還算精整,一般重量為四銖左右(一銖為0.65克)。
相比於建武五銖和四出五銖,“蜀五銖”還是存在輕微的貶值,但已經比漢末減重的五銖錢優質很多,尤其是與破壞漢末經濟的董卓鑄造的“小錢”相次,這種蜀五銖簡直是難得的良幣。
董卓在遷都長安後,因為錢財問題而苦惱,後來就想出來自己鑄造銅錢,賈詡深知董卓有掠民之意,便拿著重量不足一銖(一銖為0.65克)的“小錢”樣品給董卓。
這小錢差不多就是一個“銅環”了,甚至可以當戒指帶了。
董卓看到小錢後非常滿意,於是便開始大量製造小錢,東漢的各個諸侯、大族紛紛效仿,開始鑄造小錢。
鑄造早的可以掠奪他人,鑄造晚的為了減少損失也必須鑄造,東漢的經濟開始瓦解,許多地方只能以物換物。
霍東一直都在用相對較重的五銖錢做交易的貨幣,不承認小錢,杜絕小錢在他地盤的流通。
現在繳獲這麼多的“蜀五銖”,只能暫時先用一段時間了,等到攢夠足夠多的銅後,霍東會重新鑄造銅幣。
霍東可不準備像劉備入蜀時那樣鑄造“直百五銖”,那樣等同於飲鴆止渴、殺雞取卵,會讓百姓再無活力,經濟也會持續下沉。
一個“直百五銖”大約重十五銖,大約是“蜀五銖”的四倍,但一枚直百五銖卻要賦予一百枚蜀五銖的價值。
直百五銖的重量是蜀五銖的四倍倍,而面值卻是蜀五銖的一百倍,簡直比董卓的小錢還喪心病狂。
通俗點理解,益州百姓用蜀五銖交易,價值一百錢的物品賣出後對應的錢重為二百五十克,即與二百五十克銅等值。
當百姓用直百五銖後,一百錢的物品賣出後只能獲得一枚重十克的直百五銖錢,中間的二百四十克銅的價值蒸發了。
劉備鑄行直百五銖,並開辦官市,以直百五銖購買民間物資後,“數月之間,府庫充實”,不用為錢財發愁了。劉備是舒服了,益州百姓卻慘了,他們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他們手中的財富瞬間蒸發了百分之九十六。
可見忠厚者不一定對百姓忠厚。
劉備貪圖一時之快,使得蜀漢的經濟其實一直往下走,即便多智近妖的諸葛亮也無能為力,甚至不得不靠著大量對外出售蜀錦與鹽鐵官營維持軍費。
霍東非常看重蜀地,要讓蜀地的經濟發展起來,然後再與外界形成一體。
古義、尚校、李強等人被霍東考察完後,便開始忙碌起來,馮立負責統籌,霍東會讓當地的官吏配合他們。
自從霍東攻打益州後,馮立就沒有輕鬆過,霍東每攻下一座城池,馮立就要調集大量的人接手商鋪與礦場,穩住當地的經濟,儘量減小戰爭對百姓生活的影響。
霍東攻打下的縣能這麼穩,馮立有很大的功勞。
蜀地又開始熱鬧起來了,各地的工坊開始籌建,籌建工坊就需要人,許多百姓聽聞幹活有錢拿後,都開始過來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