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矮壯的漢子大聲說道:“投降也不是不可以,但要讓霍東保留我們的兵權。”

“對,無論如何也要保留住兵權,沒有兵,我們可就是什麼都沒有了,到時候人為刀俎,而我為魚肉了。”

不少人都堅持保留兵權,李異其實也不想放棄兵權,他這段時間習慣了自己在地方上稱王的日子,現在突然讓他成為一個無權無勢的百姓,這讓他有些難以接受。

李異看著諸位將領說道:“那好,我們先守住城池,與城外的敵軍展開談判。都管好各自的兵馬,要是城池丟了,我們可就不只是沒有談判的本錢,甚至連性命也要不保。”

張濟帶著後續部隊押著俘虜與徐晃匯合後,見到了城裡派來的使者。

徐晃、張濟見了李異派來的使者,當聽到這個使者說要保留軍權才能投降後,張濟與徐晃對視了一眼,知道沒有談判的必要了,二人深知霍東不會同意的。

徐晃沒有直接回絕,而是對使者說他要請示一下霍東,等收到命令之後再給李異答覆。

徐晃把使者送走後,就讓姜塗抓緊製作投石機,然後準備寫信把這裡的情況告知霍東。

“公明兄,如今現在益州產糧高的地區基本都被將軍掌控了,並且由於佃戶、奴婢、百姓都獲得了耕地,使得我們已經扎穩了根基,反觀李異他們沒有外援,沒有補給。因此我建議暫時不著急進攻城池,只需要圍而不打就可,時間拖的越久,城裡的敵人會越慌,而且你我的主力都是騎兵,他們不太善於攻城。”張濟在一旁建議道。

徐晃認為張濟的建議比較合適,便把張濟的建議寫到信上,派快馬送往成都。

在徐晃的印象裡,張濟很少表達自己的看法,有可能是因為降將的原因,使得張濟向來比較小心謹慎。

晚上的時候徐晃設宴招待張濟,這是二人第一次沒有他人一起吃飯,二人沒有飲酒,在軍中執行任務的時候,是禁止飲酒的,沒有戰事時,方才可以適當飲酒。

二人邊吃邊聊,剛開始主要是徐晃說,到後來二人熟悉了,張濟也參與進來。

張濟吃完飯回到了自己的大帳之中,發現自己的侄兒正在等待著。

“叔父,這次攻城我願意為先鋒。”張繡請戰說道。

“打仗不只是比拼雙方的勇猛,還要比拼糧草與主將的決斷能力。我與徐公明交談了一下,我建議他先圍而不打。”張濟說道。

張繡聽到後嘆口氣道:“自從我們投到霍東的賬下還未立過大功,不少兄弟覺得有些抬不起頭。”

“告訴他們不用著急,霍使君之志絕對不小,他不會安於現狀,將來肯定會與袁本初、劉景升、曹孟德這些諸侯發生戰爭,讓他們做好訓練,會有不少仗打的,有仗打還怕沒有立功的機會?”張濟反問道。

“我聽聞不少部將曾經建議霍使君稱王,但每次都被霍使君拒絕了,如果霍使君有野心,為什麼不稱王呢?”張繡問道。

“高祖曾言: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現在稱王容易招致天下諸侯共同討伐。如今霍使君雖沒有王者之名,卻有王者之實,而且我估計霍使君並未看得上王這個稱呼。”張濟說道。

張繡不敢置信的說道:“莫非使君想要稱帝?!當初董太師權傾朝野,兵馬之盛,無人可擋,都沒有稱王、稱帝。”

“當年董太師沒有治理地方的人,只能依靠那些士族中人,而那些士族只是表面服從太師,暗中在謀劃如何除掉太師。而霍使君卻不同,在軍中教兵士學識,治理地方都用自己人,不僅使得霍使君能牢牢的把控住地方,還使得兵士知道只要自己拼命訓練、殺敵,就能成為官吏,所以兵士無不奮勇殺敵。霍使君如此佈局難道只是為了一個王嗎?等到天下諸侯無法與之對抗時,就是變天之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