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汜的兵士見真的是皇帝后就退了下去,李傕的兵士與皇帝的護衛見此都高聲呼喊萬歲,猶如打了勝仗一般。

無論李傕是的兵士還是皇帝的衛兵都壓抑的太久了,長安這場持續數月的動亂讓他們的精神一直緊繃著,這一刻得到了一些釋放。

尚未及冠的劉協此刻終於感受到了一點皇帝的威嚴,讓他很是受用。

郭汜的兵士回去後,便把皇帝真的出城的訊息告訴了郭汜。

郭汜便開始佈置兵馬,要是明日商定不成,便準備動兵搶奪皇帝。

郭汜才不會管什麼約定,他出身馬匪,後因為打仗兇狠被董卓賞識提拔,在郭汜心中只有成王敗寇。

劉協他們出了皇宮後就加快腳步趕路,到了晚上的時候來到了霸陵。

張濟帶著一些兵士前來送食物,張濟的大軍屯裡於新豐,不是張濟不想把皇帝直接接到他的軍中,而是李傕、郭汜不肯。

皇帝此時對張濟的印象改觀了不少,之前劉協以為西涼將領都如董卓、李傕、郭汜一樣兇殘,並且不懂上下尊卑。

劉協為了拉攏張濟,封張濟為驃騎將軍,封平陽侯,假節,開府如三公。

現在劉協也只能拿官爵收買人心了。

李傕率軍隊出了長安城,屯於池陽縣。

李傕的部將楊奉正跟在皇帝的身邊,李傕再率領剩餘的大軍護在皇帝的周圍,這樣皇帝暫時脫離不了他的掌控。

翌日,郭汜提出把皇帝送到郿縣,張濟與朝中的大臣立馬提出了反對。

李傕事不關己,決定不插手。但李傕的部將楊奉早就對李傕心有不滿之意,於是聯合起楊定一起背叛了李傕。

郭汜準備動兵搶奪皇帝,楊奉、楊定於劉協的親信劉艾帶兵與郭汜的兵馬交戰。

張濟沒有想到皇帝東歸居然會這麼費勁,見又打起來了, 趕緊回到新豐調集兵馬。

關中又亂了起來,暫時分為三個勢力。

其一是李傕,因為楊奉的背叛導致實力大損,而且皇帝還脫離了李傕的掌控,再加上怕有人再反叛自己與糧草問題,李傕暫時無力動兵。

其二是郭汜,他是想把控皇帝,已經到了窮兇極惡的地步,完全不顧兵士疲敝與匱乏的糧草等問題,決然的發動了戰爭。

其三是想要護送皇帝東歸的人,包括朝廷大臣,還有楊奉、楊定、張濟等人。

楊奉等人與郭汜的部將夏育展開了戰鬥。

夏育被打敗,損失了四千多兵馬,只能退出戰鬥。

不久後,張濟帶來一千騎兵與一千多步兵來到皇帝的身邊。

郭汜見自己無法打敗楊奉他們了,於是放下與李傕的仇恨,找李傕一同去把皇帝搶回來。

李傕也不想這麼放走皇帝,現在要是把皇帝放走,他的地位將會不保,甚至被定義為亂臣賊子,於是答應了郭汜,但李傕藉機向郭汜要了一些糧草,郭汜只能咬牙把所剩不多的糧草分一些給李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