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年嘆口氣說道:“麥子不是要泡爛了,而是已經泡爛了。今天我去地裡看了,有些麥子的根已經爛了。”

孫氏聽到後已經沒了慶祝的心思,她愁苦的說道:“那我們怎麼跟主家交代呀?”

“不止我們家如此,其他人家的田我也看了,他們田裡的麥子的根也有爛的,到時候看其他的佃戶怎麼辦吧!實在不行我們就逃到山林裡。”李年說道。

孫氏聽到後驚訝的說道:“逃到山林裡?”

“雖然許多麥子的根都爛了,要是停止下雨,我估計冬麥還能收上來一些,到時候我們把麥子收上來後,不往上交了,我們直接帶著糧食跑。”

“就算有兩袋糧食我們帶著也跑不快呀?”孫氏質疑的說道。

“我趁著黑夜先把一些糧食藏到山上,然後我們再趁著黑夜走。”

孫氏擔心的說道:“我們要是逃不了,而是被逮回來,我們一家都要死!”

“不逃肯定死,逃了不一定會死。”李年堅定的說道。

“好吧。”孫氏看著丈夫決心已定,只能同意了。

一旁的李民覺得自己有些聽不明白阿父、阿母的談話。

朝廷開始處理董卓的黨羽,但是卻沒有找到李儒,此人就像是突然消失了一樣。

王允的家中正熱鬧非凡,許多人都過來報喜,也是過來拜山門。

現在王允總領朝政,代天子行事,一句話就可以影響許多人的前途,這些來賀的人都希望王允可以升他們的官職。

王允可比董卓受歡迎多了,因為王允出身士族,算是他們的自己人,而董卓只不過是一個出身不高的武夫而已。

王允此時意氣風發,飲了不少的酒。

有些人在痛罵董卓,讚頌王允。

蔡邕聽到忍不住接連嘆息,與周圍的人相比有些格格不入。

王允注意到了蔡邕的舉止,他來到蔡邕的身邊說道:“伯喈兄莫非在為董賊的死而嘆息。”

蔡邕沒有多想,他張口說道:“董卓犯下許多過錯,我們沒有及時的勸阻下來,我們也有責任,他要是能多聽一些諫言,就不會落到如此下場了。”

王允聽到後頓時大怒,以為蔡邕借董卓的下場影射他暗殺董卓是不對的。

王允張口怒斥道:“董卓是漢室之賊,因為他而使得天下大亂,許多百姓流離失所,他毒害先帝、禍亂宮廷。天下無人不恨董賊。今日你卻因為董賊重用你而為他嘆息,你是董賊的同夥嗎?你因私利而忘大義,今日我必然拿了你!”

蔡邕被王允斥罵的有些蒙了,不知道如何辯駁。

屋子裡的其他賓客都停止了交談,有些愕然的看著王允與蔡邕,不明白髮生了什麼事情。

王允隨即命令家中的幷州軍士把蔡邕壓入大獄。

幷州軍此時對王允那是唯命是從,當場就把蔡邕拖起來。

蔡邕有些不敢置信,他還沒有來得及開口辯解就被兩個幷州軍士攙著胳膊狼狽的拖出了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