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天氣寒冷,兵士在外面站立久了容易凍僵。

這時候的人們可沒有棉衣可穿。公孫瓚的兵士都被凍得瑟瑟發抖。

公孫瓚在看到袁紹是不打算出寨門迎戰後,只能帶著大軍回到自己的大營。

袁紹收到公孫瓚撤退的訊息後,他讓人去把鞠義叫來。

鞠義一身戎裝來到袁紹的大帳之中,身姿挺拔,他見到袁紹後趕緊向袁紹行禮。

袁紹笑著從案後站起來,來到鞠義的身邊,說將要迎戰公孫瓚,他派鞠義為先鋒。

鞠義沒有拒絕,一口答應了下來。

鞠義出生在西涼,知道如何對付騎兵。

鞠義開口說道:“主公,界橋南二十里出,有不少高低起伏的山丘,我們可以在此設伏。”

袁紹也知曉那裡的地形,他疑惑的說道:“那裡雖然有些低矮的山丘,但並不適合設伏吧?根本無法隱藏大軍。”

鞠義自信的說道:“我們可以讓兵士舉盾藏在山丘的後面,在上面灑上土,讓敵軍難以發覺。當敵軍接近的時候,我率領八百先登營殺出頂住對方進攻,兩側埋伏的弓弩手負責殺傷敵人。”

袁紹猶豫起來,按照鞠義的計劃,幾乎把全軍的盾牌與弓弩都交給鞠義了。

要是鞠義的計劃失敗,那麼他將失去了所有盾牌與弓弩,將無法與公孫瓚的騎兵抗衡了。

鞠義見袁紹又猶豫起來,他趕緊說道:“主公,這是我們現在殺傷公孫瓚騎兵的最好的辦法了。我們要是在平原上與他的騎兵交戰會損失大量的人馬。”

袁紹先讓鞠義退下去,說一會再給鞠義答覆。

鞠義只好退出了袁紹的大帳。

袁紹在鞠義走後,讓兵士去通知田豐、許攸、郭圖到他這裡來。

三人先後來到袁紹的大帳,袁紹見人來齊了,他張口把鞠義的計劃說了出來,並且詢問三人的意見。

田豐最先站出來支援鞠義的提議,他認為這是打敗公孫瓚騎兵的最好機會。

許攸也站了出來表達支援,鞠義也勉強算是他的人,平時沒少給他送東西。

郭圖看到田豐、許攸支援後,順水推舟的認可了鞠義的戰法。

郭圖之前讓袁紹封公孫範為渤海太守,這個主意可以說是失敗的,他這段時間最好不要出主意,要淡化公孫範起兵事件的影響。

袁紹見到三人同意後,就再次把鞠義叫來,告訴鞠義同意了他的戰法,讓他做好準備。

鞠義有些激動的抱拳領命,他下了軍令狀,不破公孫瓚的騎兵,他不會活著回來見袁紹。

鞠義回去準備,他這次是拿命在賭了,他此次要是能成功,他就會得到袁紹的重用,要是失敗了,不止是性命不保,他的家人也會受牽連。

袁紹開始集結全軍的盾牌與弓弩,然後把這些武器都送到鞠義這裡。

翌日天色未明,鞠義帶著他的部下來界橋南側,袁紹將會在這裡迎戰公孫瓚的大軍。

鞠義把手中的人馬分成三部分,他率領八百先登營居中,兩側各埋伏近一千的弓弩手。

他們把盾牌舉到頭頂上,盾牌上面還撒上土與雜草。

冷冽的寒風凍得他們瑟瑟發抖,要是今天公孫瓚不應戰,鞠義他們就等於白忙活了。

袁紹帶著大軍向著界橋方向前進,他的兵力大約有兩萬多人。

而公孫瓚卻有三萬多的兵士,而且其中一萬還是騎兵。

公孫瓚知道袁紹大軍出了營寨,這讓他喜出望外,趕緊帶著兵馬越過界橋,與袁紹決戰。

公孫瓚相信他的騎兵一定會打敗袁紹的人馬。

不久前他還大破黃巾軍,他的兵士士氣正盛。

趁著袁紹出營應戰,他要一鼓作氣打敗袁紹,到時候他可以擁有幽州、冀州,甚至可以打下青州與兗州。

公孫瓚派出的哨騎探知袁紹的大軍在界橋南二十里左右的地方停下來,並且擺出了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