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婦人與兩個孩子正在圍著釜,釜裡煮著的水早已經開了。

“大母(奶奶),阿父怎麼還不回來?”小女孩看著老婦人問道。

小男孩已經餓的伸手就要拿釜,卻被老婦人拍打了一下手,小男孩直接哭了起來。

老婦人沒有理會小男孩哭鬧,以她的經驗,這時候越哄,孩子哭的越厲害。

再者,她也沒有心思哄孫子,自己的兒子去挖野菜長時間沒回來,她擔心兒子出現了意外,這山裡時有猛獸出沒。

老婦人不時的抬頭看著兒子消失的方向。

小女孩見老婦人不理會她,她再一次問到:“阿父這次怎麼去了這麼久呀?”

老婦人強笑著說道:“一定是在哪裡遇到大量的野菜,你阿父才挖的久了一些,一定是這樣,對,一定……”老婦人不止是在回答孫女的問題,還在說服自己。

她很想去找兒子,但這裡有兩個孩子,不帶上孩子,孩子可能遇到危險。帶上孩子她行動不便,還可能與兒子失散。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在這裡等待。

小女孩眼睛尖,她看到一個身影后高興的喊道:“阿父回來了。”

老婦人趕緊望去,看見真是盧裡回來了,她懸著的心放下了,她站起來張口埋怨道:“怎麼去了這麼久?”

盧裡聽到笑道:“挖著野菜,遇到只兔子,為了抓住它,挖洞費了不少的勁。”

老婦人這時候才注意到兒子的手裡提著一隻兔子。

小女孩與小男孩看見兔子第一反應就是有肉吃了。

老婦人接過來開始處理,把兔子胃與腸子裡的東西洗乾淨了,其他的都沒有扔。

老婦人沒有全燉了,而是留下了將近一半,生活的經驗告訴她一定要留餘糧。

肉燉的差不多熟了,老婦人把盧裡交給她的鹽拿出來。

鹽又被她用好幾層碎布包起來,她小心的一層層開啟,捏出一點撒入進釜裡,然後讓盧裡攪拌一下釜,她又小心的把鹽包好。

老婦人負責分食,把前腿給孫子,後腿給兒子,骨架與脖子一些沒肉地方歸她與孫女。

老婦人拿著兔子的前腿喂著孫子。

小女孩則是端著碗自己喝著,她喝了一口,由於太急著喝,湯到嘴裡,直接燙的她直哈氣,她忍住不把湯吐出來,一直到不那麼燙了直接吞了下去。

盧裡對著女兒說道:“吹一吹再喝,別燙壞了。”

盧裡說完把自己碗裡一塊兔肉拿出來吹了兩口,然後塞進女兒的嘴裡說道:“這樣就不燙了,香不香?”

小女孩嚼著肉高興的說道:“香!”

老婦人喂完孫子,開始喝起了燙。

盧裡把釜裡的兔腿拿出來,然後把肉撕下來,放進阿母的碗裡。

老婦人抬起胳膊護著碗說道:“我喂孩子的時候吃了,再喝點湯就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