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東想要開個酒坊,當初在蒲縣弄的玻璃還不如石頭,暫時他也沒有能力繼續整這個,思考許久還是釀酒蒸餾有暴利。

這事霍東要是讓李溫辦,會被李溫頂回來,你好好縣令不做卻行商賈之舉,這不是不務正業嗎。要是讓李錄則不同了,李錄雖然也不認同,但霍東吩咐下來會盡力辦好。

其實東漢的商人挺吃香的,尤其是痴迷錢財漢靈帝,你只要有錢都好說,開起了賣官鬻爵之路。想當官,可以,你得有錢。司馬直當官有一套,名聲挺好於是漢靈帝提拔他為太守。但是卻對司馬直說:“你給我兩千萬再上任,但看在你名聲不錯我給你減三百萬”。可司馬直也沒有這麼多錢,只好假裝生病在家,希望皇上收回聖旨。最後被人安了一個“違抗聖旨”的罪名,為表自己出淤泥而不染,只好在家中自盡,有這麼個愛錢皇帝無形的讓商人腰桿挺的更直了。

霍東找到了李錄跟他說了要釀酒,看登記流民裡是否有會釀酒的,李錄一聽霍東又要釀酒,心裡就嘀咕這個縣令總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但是事只要辦成還有成效。如今的北屈就煥發出以往沒有的朝氣。

李錄從流民裡只找來了一位接觸過釀酒的,不得已又從別的釀酒坊‘借’來一位。

霍東又從馮立那裡要來了十個年歲大的給兩位師傅當徒弟,霍東要培養一些可信任的人熟悉工藝後再開展蒸餾。

酒廠那邊的辦理讓暫時馮立管理。酒廠的位置選擇城外靠近水源的地方。

七月停止了開荒,幾個月流民、軍人、原北屈平民都來開荒田地,連戰馬都過來拉犁,總共增加新的田地八千四百畝。

今日就開始分開發出來的田地,還是軍人家庭優先,每人暫時分得三畝,軍人家庭每年只需交一成,非軍人家庭頭兩要交三成,三畝田肯定養不了一人,所以這些人來年還得開荒,還得指望著霍東能有大工程能給他們些糧食或者錢。

分剩下的土地霍東決定當軍屯。騎兵將近四百,步兵兩百,收養的可能近兩百,養活這麼多人又不一定有仗可打,不養又不能保全自身,那他們就除了些訓練就種地去吧,也算是給士兵們多學門手藝。

分田又是個大活,霍東干不了,霍東只會先讓參軍的家庭先分到田地,讓軍人家庭有一種優越感,以此收買人心。

軍營裡放假了,孫路一家一共得到十二畝地,孫母常與周圍鄰居聊天,其中內容又以分得土地居多,孫母得知因兒子參軍每年比其他人少交兩成後見人就誇自己兒子,臉上浮現自豪神情。

平時沒事孫母就上自家地裡轉悠,一邊邊從頭走到尾,越走越高興滿足,看見有大土塊就砸碎,看見草就拔掉,期待著即將到來的種冬麥。

秋收開始了,農民開始了忙碌,秋收之後是種冬麥,這期間所有的事情都是圍繞這兩件事情,今天老天爺賞飯吃,北屈的年頭不錯是個豐收年。

為了讓收春麥、種冬麥順利,霍東的四百匹馬被放出當拉貨種地。

霍東跟著李地來到種冬麥的地方。

李地指著分為幾大片的地道:“這幾塊地種的種子用的是同一片地,但土地裡的糞經過不同方式處理,看明年哪塊地收成最好。”

霍東跟著李地走,李地又指了幾片地道:“這些地裡糞是經過同樣方式處理的,但種子是我們從幾家去年收成高的家裡買來的,每塊是一家地。”

霍東對李地看管這些地方式很滿意,對著李地道:“這種方式需要長時間投入,不要急,明年開春你在幾塊有水源山地實驗下南方水稻,不要怕失敗,有我兜底。”

“這裡也可以種水稻嗎?”

“試一試,不說有我兜底嗎?”

李地因自己種地能幫助大兄很高興,種地雖然累但很踏實,他很喜歡這種踏實感覺。

秋收之後又種冬麥,農民這段時間沒有歇口氣的時間,流民終於可以播種自己的土地了,只有失去後才會更加覺的有自己一塊土地重要性,也只有土地才會給他們安全感。

典韋感到自己被騙了,想著的縱橫殺場沒有,連大口喝酒都不行,雖然能吃飽還不用東躲西藏,但心中總感覺憋著一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