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毒酒與遷都(第2/2頁)
章節報錯
董卓與皇甫嵩還有過節,之前要不是看皇甫嵩手上有三萬善戰之士,他早就報復皇甫嵩了。
如今為了不被關東聯軍與皇甫嵩的軍隊來個東西夾擊,他決定解決了皇甫嵩。
“文優,你看我如何才能解決皇甫嵩與蓋勳這兩個後顧之憂?”董卓向著李儒問道。
李儒思考了一會兒說道:“皇甫嵩和蓋勳的確是需要解決,否則我們容易腹背受敵。”
“文優有辦法了?”董卓喜道。
“主公讓以朝廷名義,封皇甫嵩為城門校尉,封京兆尹蓋勳為議郎,讓他們來洛陽述職。”李儒說道。
“就這樣?”董卓有點不想信這樣就解決了。
“皇甫嵩愛護自己的名聲,他一生為大漢征戰,應該不會想在晚年背上反賊的罵名,他應該會來雒陽,只要皇甫嵩來了雒陽,主公可趁機吞併皇甫嵩的三萬人馬。至於蓋勳,只要皇甫嵩能來,蓋勳的那點兵馬不足為懼。”李儒捋了捋有些發白鬍鬚說道。
“好,我就以朝廷名義給二人下旨。等皇甫嵩到了雒陽,就任憑我處置了。”董卓提起皇甫嵩也是咬牙切齒。
董卓徵召皇甫嵩為城門校尉,封京兆尹蓋勳為議郎,皇甫嵩此時統兵三萬駐紮在扶風郡,蓋勳收到旨意後秘密找到皇甫嵩。
“義真兄,如今關東諸郡都在征討董卓,如果再加上你我的兵馬攻擊董卓後方,兩面夾擊之下,定可戰勝董卓。到時候一掃朝廷的陰霾,解救雒陽百姓。”蓋勳對著皇甫嵩說道。
皇甫嵩沉默一會兒說道:“我征戰一生,未曾背叛大漢,我不想臨進黃土之時而身敗名裂。”
“義真兄……”蓋勳還要再勸,皇甫嵩已經轉過身去,代表送客的意思。
蓋勳只得甩袖而走。
皇甫嵩應召將行之時,長史梁衍也過來勸皇甫嵩征討董卓,在接應關東袁紹的那套說辭上,他又讓皇甫嵩迎接前來的漢獻帝,並奉其命討伐董卓,這樣就可以名正言順了。
皇甫嵩還是沒有聽從,堅持要去雒陽述職。
蓋勳因自己兵弱不能獨自討伐董卓,也只得來到雒陽。
皇甫嵩剛剛到達雒陽,有官員為了討好董卓,他立刻上奏朝廷,並隨便給皇甫嵩安了個罪名,要將皇甫嵩交付審判,然後把皇甫嵩殺掉。
董卓欣然批准,直接把皇甫嵩下了大獄。
皇甫嵩的兒子皇甫堅壽跟董卓有些交情,聽聞此事從長安跑到雒陽,說來投奔董卓。
董卓正擺設酒宴,大會賓朋,皇甫堅壽搶步向前,與他辯理,且責以大義,叩頭落淚。
在座的賓客深怕皇甫嵩下場落到他們身上,他們也紛紛替皇甫嵩求情。
見眾人如此,董卓站了起來,拉皇甫堅壽和自己同坐,並派人釋放皇甫嵩,任命他為議郎,後又升為御史中丞。
董卓雖然放過了皇甫嵩,卻趁機吞併了皇甫嵩的兵馬,此時董卓兵馬達到了最盛,而且都是善戰之士。
劉協入長安未央宮,宮中的護衛都是董卓信任的西涼兵。
董卓沒有去長安而是留守雒陽畢圭苑中,準備在此對抗即將到來的關東聯軍。
朝廷已經到達長安,接下來就是雒陽城的居民了。
由於是強迫遷都,董卓動用軍隊驅趕雒陽居民,導致大批百姓喪命。
董卓在雒陽放火焚燒宮殿、官府、民宅,趁機搜刮財物, 又指使呂布挖掘帝王、公卿大臣的陵墓獲取珍寶,呂布與董卓這筆財發的可不小。
霍東在河東接收到了董卓鴆殺了廢帝劉辯的訊息,殺了人還不說,還把劉辯與一個宦官葬在了一起。這可真是不僅要殺人,還要誅心呀。
除此之外,還有收到了董卓開始安排雒陽的百姓遷往長安的訊息。
霍東有些心動想趁機突襲一下,到仔細想了想這時候與董卓作戰是不明智的。
現在董卓的兵馬之強已經到達頂峰,要是把董卓目光吸引到河東這裡,霍東與其交戰就算是勝了,自身也會損失慘重,所以霍東決定還是不要輕舉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