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旬,在一檔收視率較高的益智競猜節目中,主持人向參賽選手提出了一個問題,‘什麼是蝴蝶效應,請舉例’,結果來自哈佛大學的比賽選手,沒有給出準確答案。

第二天在亞馬遜和谷歌網站主頁上出現了一個有獎競猜活動,問題就是‘什麼是蝴蝶效應’,回答最具體的人可以獲得獎勵,活動截止時間為9月6日。

報紙上有活動舉辦方的郵箱,第1名,獎金10萬美元,第2名獎金5萬,第3名獎金1萬,前1000名,可以獲得電影票一張,前5000名,可以獲得電影海報一張。

活動發起後,立即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特別是在校學生,看到有現金獎勵,前1000名,有免費電影票,很多人立即動手上網搜尋,什麼是蝴蝶效應。

這個知識點,是由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在1963年提出的氣象學效應,對於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週以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答案很簡單,很多人在網上覆制貼上發郵箱,希望能搶到一張免費的電影票或者電影海報。

也有學霸們想要拿獎金,立即動手查資料,開始撰寫論文。

活動舉行了大半個月,截止9月6日,舉辦方共收到136801萬份答卷。

經過專業人士審查,在十多萬份答卷中,有三份答案脫穎而出。

獲得第一名的是哈佛大學一名哲學系學生,他的答卷是一份多達5萬字的專業學術論文。

他以今年發生在東南部地區的‘瘋牛病’案例,對‘什麼是蝴蝶效應’進行了科學縝密的解析。

在四月份,阿拉巴馬州一隻牛被查出感染了瘋牛病,瘋牛病是一種致命的神經系統疾病,人吃了瘋牛的牛肉有極大可能感染上這種疾病。

為了避免感染,美國很多家庭將牛肉撤下了餐桌,多個州餐飲業出現蕭條,同時全球至少11個國家宣佈禁止從美國進口牛肉。

事情發生後,美國牛肉產業遭遇了極大的衝擊,牛肉市場滯銷,導致相關產業的工人大量失業,而作為養牛業主要飼料來源的美國玉米和大豆業,也受到波及,期貨價格大幅度下降。

這種狀況給剛剛復甦的美國經濟帶來一次極大的衝擊,猶如一場颶風一樣,席捲全國甚至全世界。

而引起這場‘颶風’的根源就在那隻病牛身上。

專家解釋,在拓撲學中,這種初始微小變化帶動了整個系統長期且巨大的鏈式反應,被稱為蝴蝶效應。

經過七位名校教授的評定,這篇論文獲得了7個A+,拿到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也是論文。

9月15日,專業的學術論文網站上,公佈了前三名的答案。

9月16日,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舉辦的《蝴蝶效應》電影試映儀式上。

由著名氣象學家,混沌理論之父,蝴蝶效應的發現者愛德華·諾頓·羅倫茲先生,為三人頒發獲獎證書及獎金。

這次有獎競猜活動引起了媒體的關注,報紙上開始出現很多有關‘蝴蝶效應’的討論。

在電視上,也有幾家電視臺邀請氣象專家或者大學教授,線上講解什麼是‘蝴蝶效應’,電影明星詹姆斯·弗蘭克和麗薩·佩拉博受邀參加。

炒作了一個多月,‘蝴蝶效應’變成了一個熱詞,即使沒讀過書的人都聽說過‘蝴蝶效應’。

9月20日,新世紀出品的《蝴蝶效應》也在北美大規模上映,首映三天共收穫1907萬票房,排在同期第4位,排在前面的有《殺死比爾》《黑夜傳說》《墨西哥往事》。

上映後,雖然票房沒有《撞車》那樣的火爆,但電影的口碑非常不錯,受到了很多專業影評人的推薦。

“這是一部值得看上兩遍以上的電影,極其燒腦。”《洛杉磯時報》影評羅傑斯稱

“與其說是一部科幻電影,不如說是一部哲學電影,故事中包涵了對人性對感情對人生的探討,令人深思,值得推薦。”《紐約郵報》評論說

“為了拯救戀人、朋友、鄰居、母親,男主角五次穿越到過去,只是受到蝴蝶效應影響,每一次穿越都帶來極其糟糕的結果,最後男主角的選擇令人深思,也令人驚歎編劇巧妙的設計,這是一部高智商電影,值得推薦。”

《娛樂週刊》影評人寫到。

在爛番茄網站上,也有很多網友留下了很多精彩影評,有點讚的也有批評,正面影評大都稱讚電影腦洞新奇,邏輯嚴謹,故事很有內涵,負面影評有的在找破綻,有的吐槽鏡頭太雜亂,看不太懂。

總體來說正面影評更多,電影評分達到了8.9分。

受到宣傳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走進電影院,首周收入2338萬美元,超越《墨西哥往事》,拿到了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