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死者才能看到戰爭的終結”——柏拉圖

這句話是《黑鷹墜落》劇本開篇第一句。

劇本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九十年代初索馬利亞軍閥混戰,天災人禍,地區社會經濟已經崩潰,導致索馬利亞出現大饑荒,兩年內有超過30萬人死於饑荒。

1992年,透過電視轉播,全球很多人都看到了骨瘦如柴的索馬利亞人。

國際社會開始救援行動,在各地投放救濟物資,但遭到地區軍閥的阻撓、搶奪,導致支援人員撤出了該地區。

救援進展不利,迫使聯合國透過新決議,用武力來保證當地治安和救濟行動,強制實行和平。

由於冷戰已經結束,索馬利亞的戰略地位下降,地區內也沒有比較有價值的戰略資源。

一開始美方對救援並不感興趣。

直到聯合國主動要求美方提供協助,當時的總統老布才接下了這個形象工程,派遣軍隊運送救援物資。

接任的克靈頓總統為了政績,決定把這項形象工程繼續搞下去。

1992年底,3.8萬人的聯合國部隊進入索馬利亞,其中2.8萬人為美軍,帶著槍向災民派發救濟物資,受到了平民百姓的歡迎,但軍閥們依然阻礙,尤其是佔據摩加地區的穆罕默德·艾迪德。

由於行動進展順利,1993年3月份美方按原定計劃撤走2.5萬名美方士兵,把任務交給其他國部隊。

在美方海軍陸戰隊撤走後,軍閥艾迪德的部隊不停騷擾聯合部隊。

在1993年6月,艾迪德的人伏擊了一支巴基斯坦部隊,打死24人,並把屍體剁碎,此事震驚了世界。

聯合國又一次展開了行動,目的是抓住艾迪德。

由於艾迪德控制著摩加地區電臺,透過電臺進行煽動性宣傳,影響當地民心。

加上聯合部隊在搜捕艾迪德的行動中,表現的很粗暴,漸漸地,摩加地區平民開始反對聯合軍隊,替艾迪德作掩護。

93年9月,一夥民兵在大量平民的掩護下,再次攻擊了聯合部隊,趕來救援的AH1武裝直升機向人群開火,殺死至少100人,導致當地平民更加敵視聯合部隊。

為了搜捕艾迪德,美國展開了一項特殊行動‘哥特蛇’,由遊騎兵特遣隊去執行這個計劃,共450人,由三個陸軍單位構成:三角部隊的C中隊、第75遊騎兵團的B連,以及第160特種作戰航空團一部。

整個行動一共動用了19架飛機和12輛汽車,共160人參加,其中一架黑鷹直升機,在降落時出現了意外,一位新兵被摔到了地上,導致脖子受傷嚴重。

直升機不得不在摩加市區中心降落,進行緊急搶救,但在降落之後,直升機立即遭到了平民的圍攻,機組成員死傷慘重。

‘哥特蛇’指揮部不得不派遣更多部隊進入市區緊急救援,之後軍方與民兵在摩加市區街道上發上了激烈交火。

由於平民和民兵太多,美方遭遇了重創,有兩架直升機被擊落,兩架被擊傷,19名美士兵和1名馬來西亞士兵死亡,84名美士兵和7名馬來西亞士兵受傷,1名美士兵被俘。

《黑鷹墜落》劇本就是根據這次行動進行改編,以此來反思對外戰爭的意義。

李察飾演的男主角埃弗斯曼中士,隸屬於遊騎兵團,是本次行動一支小隊的隊長。

他手下計程車兵有伊萬·麥格雷戈飾演的葛姆,奧蘭多布魯姆飾演的新兵託迪·布萊博,也就是那個傷到了脖子的豬隊友。

由於索馬利亞地區依舊動盪不安,不適合拍攝,《黑鷹墜落》劇組選在了西北非摩洛哥阿加迪爾地區。

阿加迪爾毗鄰著名的卡薩布蘭卡市,隔著大西洋,與紐約隔洋相望。

這裡是著名的旅遊城市,面對大海,有大量優質白色沙灘,許多阿拉伯特色的建築,風景優美,氣候宜人。

來到阿加迪爾,李察也沒有時間旅遊,他提著揹包,來到了劇組片場。

因為是戰爭戲,劇組片場總部直接修成了軍營,有機場、訓練區、食堂、宿舍、休閒娛樂區等等。

為了能更好地應對拍攝任務,劇組也進行軍事化管理,吃住都在劇組,所以李察也沒有帶助理進組。

“遊騎兵B連埃弗斯曼前來報道。”

進了劇組工作棚,李察扔下揹包敬了個禮。

“哈哈,李察來了,吃飯了嗎?”

雷德利·斯科特導演拿著一個正在吃午餐,他放下漢堡起身招呼道。

“聽說劇組食物不錯,我下了飛機直奔劇組,過來吃免費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