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察不知道。

如果拿出一個演員的名字和照片,讓他認真想一想,或許能想出一些未來的資訊,可只有劇本,他完全想不出來哪個更有潛力。

“格溫看過劇本了嗎?”

李察放下劇本問道。

“是的,她說劇本都不錯,要聽聽你的意見。”

科佩森喝著茶說道。

李察笑了笑,“我和她的意見差不多,這三個劇本都很棒,我也不知道該怎麼選,你們製片部的意思呢?”

科佩森當了二十多年製片人,經驗豐富,對市場嗅覺敏銳,從他選出的三個劇本上也可以看出,在這件事情上,他願意聽聽對方的意見。

“《搖滾芭比》,近兩年搖滾比較熱門,一個原因是幾隻新搖滾樂隊做的比較成功,另一方面這話題可以引起一部分人的回憶。

據我所知,近期幾個大公司也有動作,夢工廠投資了《幾近成名》,華納兄弟投資了《搖滾巨星》,都跟搖滾有關,我們也可以試試。”

科佩森製片指著中間的劇本說道。

“可以!”

李察輕輕一笑,有個訊息靈通的合作者確實不錯。

“阿諾德,以前你手上的專案全都是千萬級別,現在讓你製作這種小打小鬧的小專案,有沒有不習慣?”

他玩笑道。

科佩森搖了搖頭,“在大製片公司任職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風險小,工作量少。

可大公司部門多,牽扯太大,一個專案需要十多個部門同時稽核,要等上個專案拍完了才能繼續上馬,有時候一部電影從策劃、籌備到正式開拍,常常需要兩三年時間,小公司拍電影更方便一些,當然了,風險也大。”

李察點點頭,現在新世界影業的架構並不複雜,上下三層,製片部提交了專案,只要他和格溫覺得不錯,再跟弗蘭克馬歇爾和簡·威爾遜商議一下,這個專案基本就透過了。

這種程式的優點是運轉效率高,缺點是風險太大,一旦電影撲街了,公司必然出現虧損,兩人的投資也會打水漂。

想到這裡,他也明白為什麼每年有那麼電影公司關門了,有些人看到了一個好專案,就盲目投資,像在賭博一樣,贏了就翻身了,輸了就倒閉,能在獨立製片圈子裡活下去的公司,大都是贏多輸少。

現在李察也進了這個圈子,或多或少也有賭的成分。

不過他相信自己比別人贏面大,一個是自己不差錢,二是找到了幾個不錯的夥伴,格溫妮絲、阿諾德·科佩森、弗蘭克·馬歇爾、簡·威爾遜,這四位都是很成功的電影人。

另外自己還有記憶庫中的資料。

可惜的是記憶太雜亂,沒有遇到可以觸發記憶的錨,一時間想不起來有什麼好專案。

他拿著三個劇本反覆地看了看,始終沒能想起什麼,這讓他有點心煩。

“阿諾德,可以把你們考察過的劇本資料給我一份嗎,我想看看。”

李察想了下問道,他希望能在裡面找一找,也許能找到一個有印象的。

“沒問題,一會兒給你送來。”

科佩森打了個電話給助理。

過了一會兒,助理抱著一個大紙箱走進了辦公。

“這麼多嗎?”

李察揚了下眉頭。

“哈哈,是的,這兩個月公司收到了很多劇本,也有很多編劇和導演拿著專案上門求合作,這個《搖滾芭比》是年輕導演約翰·卡梅隆帶來的,《撞車》是老編劇保羅·哈吉斯的新作品,還有這些,好萊塢從不缺少電影專案,但缺少敢大膽投資的人。”

科佩森製片笑道。

“好吧,我拿去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