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還不是能夠讓自己的良心,稍微能夠好受一點,他畢竟是郯國的大皇子,而他現在卻沒有做,皇子應該做的事情。

江莫循他現在沒有趕著,去救他被困在皇宮裡的父皇與母后,而是卻在一旁擔心別的人。

一邊是生他養他的親人,一邊卻是他這一輩子唯一愛上的女人,放在誰的面前,我想這都是一個非常難以抉擇的問題。

正在江莫循臉上稍顯猶豫之色的時候,在他身邊一旁的東陵王,終於忍不住了。

大喝一聲,”老夫今天不管了,我怎麼能夠眼睜睜地看著,他們就這樣攻進宮去呢。今天我就是拼上這條老命,都要幫宣帝守住這皇宮,要不然我以後就算是死了,也不能安心,一輩子都在遺憾和悔恨中度過。”東陵王說完這話,就直接揚起鞭子,落在所騎的馬身上,意欲向前方衝去,而有一部分計程車兵,像是被東陵王的話所打動了一樣,他們也都燃起了熊熊烈火,朝著前方奔去。

東陵王他之所以如此激動,完全都是因為自己對自己的國家,懷有一顆比較強烈的愛國情懷在裡面。

想當年這個天下,還是他與宣帝一點一點的打下來的,不知道在戰場上受過了多少,難以數計的傷,以至於每到陰天的時候,東陵王他全身上下,沒有一個地方是不疼的,但是他還是感覺到自己之前為國家做的貢獻,全部都是值得的。

他自認自己不是一個當皇帝的料,並且也從來沒有一絲想法,有想過要和宣帝爭天下的,所以在戰爭一結束,開闢了一個新的王朝,東陵王他就主動請求宣帝,自己要將兵權卸下,這不僅是要安下皇帝的心,還有一部分是自己累了,不想再到處奔波打仗,還要陪自己的女兒,做一個瀟灑王爺。

宣帝自然是不准許的,因為在開國初期,正是需要用人的地方,而東陵王此舉又是什麼意思,再說自己也從來沒有想過他會有什麼不軌之心,他們這麼長時間都相處過來了,難道他自己還能不知道東陵王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而且這麼長時間一來,東陵王一直到在宣帝身邊,幫助他,輔佐他,並且十分認真負責,讓人很難不相信他。

而東陵王一看宣帝對自己如此信任,心裡很受感動,於是便更加為宣帝著想,在宣帝身邊,出謀劃策,好不賣力。

而且這郯國也只是經歷了短短的幾年,就被宣帝所打理的這麼好,民族團結,人民幸福,國家安康,過的都是曾經夢想的日子。

整個郯國都是一片寧靜祥和的日子。東陵王他看到郯國的今天,那是由衷以來的微笑,他很欣慰自己能看到郯國的現在這個樣子。

自然民心所向,大國實力盡顯無疑,而且別的邊疆小國,極少去侵犯他們的領土,其實說實話他們也不敢,畢竟實力相差的也有點大。

只是每年象徵性的來進貢一些東西,與郯國保持密切的聯絡,也保證他們不會侵犯到自己的利益,也一直附庸在郯國旗幟之下。

郯國的威望從此以後,那是一直也是大大的提高,有增無減,要多繁榮有多繁榮。

可是誰知道現在,卻讓自己國家的人,把自己國家推上最危險的境地。

如果除過,別的不說。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宣帝他是一個好皇帝。

而且是難得一見的好皇帝。

但如果現在是江莫嵩當政的話,不知道會不會把整個郯國,搞的烏煙瘴氣一團糟的。

江莫嵩這個人吶。如果評心而論的話,那麼誰都知道,江莫嵩卻是一個很小氣很愛記仇的人,內心裡確實一點兒都不相信別的人,可還是要裝作一副自己很值得別人信賴的人,他也很會拉攏人,所以這些缺點也都顯現不出來。

平時那些平時在私底下看似被江莫嵩收買的大臣,也只不過是,看在江莫嵩應該也是一塊好料子,這才不好拂了他的面子。

但是立儲君的這個事情,誰也都不好說,裡面也可能會有很大的變故,所以有些有心計的大臣們,面對著江莫寒的拉攏,總是含糊其詞的,讓人不知道他到底是站在哪一邊的?

可是有時卻好像是,站在自己這邊的。

但是憑這一點來看的話,那些大臣們就完全不是真心的,其實他們在私底下他們的方法可是,表面上支援持江莫嵩,實際上卻是和大皇子二皇子都聯/盟了,這樣一來,無論他們三個是誰登上了皇位,那些官員們也都會跟著沾光的。

說起來也都是牆頭草,隨風倒。

而官場上的利益糾葛,讓每個人都小心翼翼的如履薄冰,誰也惹不起,誰也得罪不起。

只得八面玲瓏,十分圓潤的週轉於各個皇子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