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婧提起父皇被害之事。

宇文令馨此時才驀然想起,自己的兄長竟然是殺死楊婧父皇的人,她無比內疚地站起身屈膝向楊婧施禮,歉聲道,「都是我家兄長忘恩負義,阿姊代他們向妹妹陪罪。」

經歷人生的巨大轉折以後,如今的楊婧萬事已經看淡,能夠好好地活著,她已經心滿意足。宇文家殺了她的父皇,李家奪了她家的江山社稷,如果她心中滿是裝著仇恨,這世上哪裡還有她的立足之地?

楊婧神情坦然地勸慰宇文令馨,「殺我父皇的是宇文化及,和阿姊沒有一點干係,阿姊也不必再將此事放在心上。」

宇文令馨感激地道,「多謝妹妹不記恨阿姊。」

楊婧告別宇文令馨回到承慶殿,向觀音婢說了宇文令馨所求之事。她也是受人之託,忠人之事,但是對觀音婢願不願幫宇文令馨,她並沒有抱太大的希望。

觀音婢則是個有心之人,她對宇文令馨這個人卻很感興趣。

宇文家族是前朝大周的皇族,當年楊堅篡周立隋時,並未對宇文氏進行大肆殺戮,如今的宇文家族在長安周邊還有很大的勢力。

另外,宇文令馨的三個兄長還挾持著蕭皇后,裹挾著和楊廣一起南下江都的眾多隋朝權貴,代表著不可小覷一股勢力。

如果李淵能夠利用好宇文令馨這枚棋子,一來可以安撫長安周邊的宇文家族勢力,二來說不定可以作為招降宇文化及兄弟和前朝權貴的好棋。

觀音婢在心中作了一番思考,對楊婧道,「宇文寶林想讓我幫她,不是不可以,但是她也要為朝廷盡些心力。」

楊婧聽說觀音婢答應幫宇文令馨,不禁喜出望外,迫不及待地問觀音婢,「阿姊想讓宇文寶林做何事?只要阿姊願意幫忙,再難的事我也會勸她答應。」

觀音婢笑道,「我想讓她辦的事也不難,宇文令馨輕而易舉就能辦到。只要她寫兩封書信即可。」

「一封寫給她的叔父宇文靜,就說宇文寶林在宮中深受皇恩,勸他和族人不要被她的兄長所惑,要一心一意效忠於大唐。」

「另外一封寫給她的三個兄長,勸他們審時度勢,迷途知返,早早歸順大唐。」

「有了這兩封信,阿姊就可以說動主上降恩於她。」

楊婧聽說讓宇文令馨辦的事竟然這麼簡單,她心中有些急不可耐,對觀音婢道,「妹妹現在就再次去見宇文寶林,給她說讓她按阿姊的要求寫信。」

觀音婢微笑著道,「不急,我這幾天還不能起床去見主上,妹妹先回去歇一歇,明日再去見宇文寶林也可以。」

聽觀音婢這樣說,楊婧只好壓下急切的心情,向觀音婢施了禮,回後院歇息。

第二日,楊婧再次去見宇文令馨,向她說了觀音婢的想法。

宇文令馨聽了楊婧所說,似乎是有些作難,顯出一副躊躇不定的樣子。

楊婧見宇文令馨並沒有因為觀音婢願意幫忙感到高興,急切地問,「不就是寫兩封信嗎?阿姊有什麼作難的?」

宇文令馨認真地道,「王妃娘娘誠心相幫,我也要報之以真心。阿姊實話告訴妹妹,第一封信阿姊可以寫,可是第二封信,阿姊即使寫了也根本無用。」

「阿姊最瞭解我的三位兄長,大兄懦弱,沒有主張,萬事都是由二兄拿主意;二兄無賴奸滑,根本不會勸大兄歸順;只有三兄,飽讀詩書,明白事理,但是他卻勸不動大兄、二兄。」

「我如誠心待王妃娘娘,就要讓她知道實情,我即使寫信,也只能寫給三兄,勸三兄一人歸順。」

楊婧見宇文令馨坦誠相見,說出來的話至理至性,就對宇文令馨道,「那阿姊就照你心中所想來寫,辦不到的事,咱也不拿出來騙人。阿姊就給你的叔父和三兄各寫一封信,王妃娘娘見到這兩封信之後願不願幫忙,咱們只有盡人事聽天命。」

在楊婧的開導下,宇文令馨滿含真情給叔父宇文靜、三兄宇文士及各寫了一封信,也不封口,交與楊婧,並對楊婧道,「這兩封信,讓王妃娘娘拿去給主上看,如果寫得可以,就封上派人送出去,如果不行,我再按主上的想法重新再寫。」

楊婧拿著宇文令馨寫好的兩封書信,告別宇文令馨,回承慶殿去見觀音婢,將書信交給觀音婢,並詳細說了宇文令馨的想法。

觀音婢見宇文令馨以誠相待,深覺她是個可信賴之人,心中更堅定了幫助宇文令馨的決心。

又過了兩日,觀音婢的身體有了好轉,她打算第二日早上到萬春殿去向李淵問安,當日下午就讓覃蘭去通知了紫芙。

第二日早上,觀音婢早早梳洗打扮,到萬春殿向李淵問安。這次她不敢再逞強,沒有再步行,而是坐著步輦來到萬春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