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不想貿然行動,以免打亂李淵的計劃,他就在想如何安撫住秦王府的人。

在簡單向張公謹介紹了情況之後,李世民略作思考,對殿中的幾人道,「我們不如占卜一下,看此事是兇是吉。」

說著,李世民拿出占卜用的龜殼放到几案上。

高儉、長孫無忌幾個人,也不明白李世民想搞什麼明堂,都坐著沒有說話。

張公謹則站起身,走到案前,將占卜用的龜殼扔到地上。

他躬身向李世民施禮,向李世民進諫,「占卜是用來解決疑難之事的。如今商議的並非疑難之事,除去太子和齊王已是不可更改之事,何必還要占卜?難道占卜結果不吉,秦王就聽天由命,束手待斃嗎?」

李世民聞聽張公謹之言,心中不禁暗暗佩服他的膽略和見識,他能一眼看到事情的本質。

既然只有一條路可走,何必還要占卜?那唯一的一條路,就是除去李建成和李元吉,沒有其它選擇。

李世民笑著對眾人道,「諸位已勸了本王多日,本王並非是猶疑不決,有諸位相助,除去太子和齊王可以說是易如反掌。即使他二人傾盡全力,在我等面前也不堪一擊。諸位認為本王說得可對?」

高儉、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人仔細想想,李世民確實說得很對,李建成、李元建在長安城中的實力,和李世民根本沒法比,更不用說長安以外,和李世民對抗實際上就是以卵擊石。

殿中眾人都點頭同意李世民的說法。

李世民接著道,「本王只所以遲遲不發,是想逼太子和齊王先動手,讓滿朝文武看到他二人在謀反,這樣殺掉太子和齊王對滿朝文武也好交代。」

「要不然,本王無緣無故將太子和齊王殺死,主上會怎麼說?滿朝文武會怎麼說?史書上會怎麼說?本王豈不會落下忤逆君父、殺兄滅弟的罵名?豈不要遺臭萬年?」

「將來有朝一日本王繼承大統,如何統馭群臣?如何治理國家?一個亂臣賊子竊居天子之位,有哪一位臣民心中會信服?」

李世民一番話,道出心中所想。

一個人處於不同的位置,所想的事情也不同。

秦王府的幕僚們想的,是如何將李世民推上帝位,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功名利祿。

而李世民所想的,不但有身前事,還有身後名。

殿中眾人聽李世民一番肺腑之言,也忍不住心中感慨,邊聽邊不住點頭。

最後,李世民撂下一句實落話,「本王已決定在齊王出征之前動手,但諸位不可輕舉妄動,一切要聽本王的安排。明日,輔機去召房玄齡、杜如晦過來,我等一起共商大事。」

李世民最後一句話,擲地有聲、鏗鏘有力,已將行動的時間大致定了下來。

高儉、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人,對李世民周到全面的想法感到心悅誠服,都表示同意聽從李世民的安排。

安撫住秦王府的幕僚,李世民回到後花園的青廬。

如今已進入了六月,正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

觀音婢正和新竹、展畫坐在院裡的樹陰下乘涼,看到李世民回來,微笑著喊李世民坐到院裡的席上。

李世民在觀音婢身邊坐下,新竹為李世民斟上一盞解暑茶。

李世民一邊喝茶,一邊和觀音婢輕聲說起李淵派王晊來弘義宮,和長孫無忌等人勸諫之事。

就在兩人輕聲交談期間,在弘義宮宮門值守的段志玄,先後兩次來到青廬,親自將兩封書信交到李世民的手中。

由秦王府護軍親自將這兩封信送過來,可以看出這兩封信的重要。

但是這兩封如此重要的書信,卻十分奇特,信封都沒有封口,而且都沒有寫字。

信封之內的信箋,一張只寫著四個字「太白經天」,另一個信封中的信箋,拿出來卻是一張白紙。

李世民將兩封信看後,臉上露出會心的微笑。

觀音婢看李世民臉上輕鬆愉快的神情,在旁邊感嘆,「阿婢怎麼覺得有一種風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

不要小看這一封裝著白紙,一封只寫了四個字的兩封信。

它們承載著鮮為人知的千古之迷。

為您提供大神復冰的《春遊曲》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籤!

第三零二章 風雨欲來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