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愛過後,觀音婢和李世民輕聲說起韋珪和燕荇的事。

李世民卻不上心,反而告訴觀音婢,沒必要再讓其他的女子進門。

觀音婢見李世民不領情,心中滿是委屈,她摟著李世民,將臉埋在李世民的胸口,幽幽地道,「你以為我願意?」

觀音婢滿腹委屈在情理之中,天下的女子,誰願意和別的女人,共同分享自己摯愛的丈夫?

在這世上,做一個人很難,可有一個人可以完全左右自己的命運?

大唐皇帝李淵不能。

皇太子李建成不能。

秦王李世民不能。

秦王妃觀音婢也不能。

更不用說那些命如草芥的天下芸芸眾生。

每個人都有太多的無奈,每個人都要在紅塵滾滾的旋渦中苦苦掙扎,為了金錢、名利、地位違心地屈意奉迎。

李世民撫著觀音婢的秀髮,溫聲安慰,「有阿兄在外打拼,今後阿婢就不用再為這些事煩心。」

觀音婢抬起臉望著李世民,發自內心地說出自己的擔心,「孔融幾歲的兒子,尚且知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你我夫妻同體,禍福與共,宮裡宮外暗藏殺機,倘若一步走錯,妻妾弱子恐無一人可以保全。」

「這路越往後走,我越是心驚膽戰。」

李世民似乎對利用聯姻來鞏固自己的地位並不太讚許,他無所謂地道,「爭奪天下,憑的是真刀真槍的殊死搏殺,豈能靠幾個維繫裙帶關係的女子?」

觀音婢見李世民並沒將自己的話當回事,她忽然翻身坐起,拿了個迎枕放在背後,將錦衾向上拉了拉,面對李世民斜靠著躺下。

看著觀音婢的架勢,這是要和李世民好好理論一番。

李世民感覺到大勢不妙,連忙向觀音婢求饒道,「如今已是深夜,阿婢饒了本王行不行?有什麼話明天再說。」

觀音婢板著臉道,「阿婢一片好心,你卻不領情。世民阿兄不要看不起這聯姻,阿爺如今雖是天下至尊,仍不忘苦心拉攏世族門閥。在這些世族顯貴者心中,哪有正氣忠義可言,有的只是他們家族和個人的利益。」

「今日他們想將自家女子送進秦王府。如果世民阿兄不收,明日他們就會將人送到太子府。進了誰家的門,就會代表誰家的勢力。」

觀音婢接連將一通話說完,拿起迎枕放到臥榻裡邊,然後側身而臥,背對著李世民。

李世民從小在公侯之家長大,最瞭解世族顯貴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楊家、李家、宇文家,還有竇氏、蕭氏、獨孤氏,相互之間哪一家不是至親的親戚?百十年來,他們沒有一日不是在相互殘殺,但卻沒有一日不是在相互支援。

這些家族的成員們,為了各自的利益,關鍵時刻可殺手足兄弟,也可以聯袂不共戴天的仇敵。

哪裡分什麼善惡?哪裡有什麼忠義?

李世民不是不知道聯姻關係的重要,但卻想用自己的實力來抵達權力的巔峰。

看到觀音婢也想盡些力,就不願再辜負她的好意。

他重新將觀音婢摟入懷中,靠在她的身後,讓步道,「既然阿婢想幫阿兄,阿兄就依你。阿兄也不管韋珪、燕荇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美是醜,只要阿婢相中,本王就接受。」

「但阿婢要好好看一下,這兩個女子品行如何,別接進來以後,鬧得家宅不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