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叔寶、程知節陣前來降,史萬寶派人將他們送往長安覲見李淵。李淵早就知道他二人是聞名天下的驍將,不是平常之人。

但是傑出之人需要更傑出之人才能駕馭,李淵心中在想將秦叔寶、程知節交給誰統領。

思前想後,李淵終於想到了他的二兒子李世民,在滿朝文武官員之中,只有他才能駕馭秦叔寶、程知節這樣的英雄豪傑。

李淵安排秦叔寶、程知節到長春宮去見李世民,三人一見如故,惺惺相惜。李世民將二人委以重任,任命秦叔寶為馬軍總管,程知節為左統軍。

從些之後,秦叔寶、程知節被李世民視為左膀右臂,追隨李世民東征西討,立下赫赫戰功。

到了閏二月底,觀音婢生產已經滿月,按照李世民的交代,讓她滿月後帶著兒子趕赴長春宮。

觀音婢滿懷期待去見李世民,但是把有孕在身的楊婧、陰月娥留在太極宮,她又不放心,就帶著她們二人一起前往。

好的是觀音婢等人也沒有急事,一行人就坐車走官道,慢慢趕路,三百里的路程走了五日才到長春宮所在的朝邑地界。

遠遠看到長春宮,騎馬跟車護衛的長孫漸在車外輕聲喊道,「小姑姑,看到長春宮了。」

觀音婢掀開車簾,探頭向外觀看,只見長春宮依山而建,三面環山,東邊扼守蒲津渡口,向南俯瞰潼關,雖沒有太極宮的氣勢恢弘,卻給人一種據險而守,巍峨雄壯的感覺。

這時,從宮中南門駛出十幾匹快馬,揚著煙塵向觀音婢一行的車隊馳來。

馬隊離得很遠,在人的視線中上下抖動,雖然看不清楚,觀音婢卻憑直覺已經認出,在頭前白馬上帶頭騎行的正是她日思夜想的李世民。

她按捺住激動的心情,問跟在車旁的長孫漸,「你看看是不是你的小姑丈?」

長孫漸嘿嘿笑道,「可能是吧,離得太遠,看不太清楚。」

不一會兒,那十幾匹馬便疾馳到車前,揚起滾滾的煙塵,經風一吹彌散在空中。

觀音婢已看清來人是李世民等人,她怕那煙塵蕩進車裡,趕忙放下車簾,心中暗暗埋怨,人都到了跟前,還跑那麼快作什麼?

長孫漸命人停下車,下馬等候。

李世民翻身下馬,將馬韁交給隨從,來到長孫漸面前。

長孫漸向李世民施禮,李世民也不還禮,向長孫漸揮揮手,興沖沖地問,「你小姑姑在哪個車裡。」

長孫漸指了指觀音婢的座車,回道,「就在這輛車裡。」

李世民走過去抬手掀開車簾向裡張望,看到觀音婢,笑呵呵地道,「可把你們等來了。」

觀音婢卻沒有給他好臉色,抱怨道,「快將車簾放下,你是不是想灌你兒子一嘴土?跑那麼快,到了跟前也不知道慢一點。」

李世民嘿嘿笑道,「還不是想早點見到你嗎?」

說完,他知趣地放下車簾,隔著車窗抱屈道,「王妃娘娘就是難侍候,接駕來的快了也要受訓斥。」

然後,李世民重新上馬,陪護在車旁慢慢駛往長春宮,邊走邊和車裡的觀音婢拉著閒話,向觀音婢打聽兒子長什麼樣子。

進了長春宮,車隊直接駛到後院寢殿院中,馬車停穩,李世民站在觀音婢座車之後等候。

宮女搬來馬凳,開啟車門,李世民也不讓她們攙扶觀音婢,親自伸手接住觀音婢的手。

觀音婢將手放在李世民寬厚的掌中,抬腳邁上馬凳,生產之後的觀音婢感到身輕如燕,拉著李世民的手麻利地下了馬凳。

站穩之後,觀音婢和李世民並排站立,看著身後的乳孃龐氏抱著李承乾從車中走出。兩旁的宮女趕忙上前接住孩子,另外一個宮女扶著乳孃下車。

後面的兩輛車上,楊婧、陰月娥也在貼身宮女的扶持下下了車,兩人緩步來到李世民面前,向李世民施禮。

李世民微笑著向她二人點頭示意,親切地問候,「你們連日趕路,一路上辛苦了。住處都已經安排好,你們趕快去好好歇息吧。」

兩人再次向李世民施禮,在宮人的引領下,前往旁邊的側殿。

看著楊婧、陰月娥離開,李世民才和觀音婢一起進入寢殿,乳孃龐氏抱著李承乾跟在身後。

到了殿內,李世民挨著觀音婢在東間臨窗榻上坐下,龐氏抱著李承乾站在一旁。

李世民向龐氏招招手,「將孩子抱過來讓本王看看。」

龐氏將李承乾抱到李世民面前,李世民便要伸出雙手去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