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觀音婢在李世民棋勢上侵入一子,待李世民應時,觀音婢卻在自己棋勢上補了一手,聲東擊西,擊左則視右。

李世民自學會下棋以來,第一次遇到這樣飄忽不定的對手。

很多時候,他都摸不清對方落子的真正目的,所以不敢冒進,只能藏鋒守拙。

觀音婢也發現,李世民的棋力不輸於母親高秋娘,步步行穩,從不貪功,自己佈下的陷阱,對方竟未上當一次。

看李世民穩紮穩打,觀音婢不敢草率,撼不動對不的步伐,自己不敢有絲毫的投機取巧。

當李世民下到棋盤上第一百手時,雙方已各自落下五十子。

這時,一個多時辰已過去,棋盤上的局勢,黑白雙方勢均力敵,看不出有誰佔了優勢。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千載難逢,雙方惺惺相惜,但又想盡展所學。

觀音婢已經好長時間,沒有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對手下棋了。

高處不勝寒,沒有對手的棋手,也是寂寞的。

她又下意識地把手伸進了棋盒內,拈起一顆黑子,看著李世民,意思是說還想繼續下下去。

李世民的想法和觀音婢一樣,好不容易碰到一個對手,怎麼能輕易放過這樣的機會呢?

一旁觀戰的丁娘子想道,不分出輸贏,未必不是好的結果。

說不定兩人一輩子,只有一次這樣的對局。

沒有終局,會有更多的回味。

一旦分個輸贏,反而沒有了特殊的意義,僅僅是兩位高手之間的對弈而已。隨著年齡的長大,會碰到更多的高手,那時就會把這局棋給淡忘了。

以這樣的結果結束,會給他們留下一個念想,一個難以忘卻的記憶。

丁娘子道:“圍棋之道乃君子之戲,必守君子之約。”

“開局之前,你二人約定各下五十手,現已如約完成,豈可臨時背約?”

“今日就到此結束吧,如想再下,以後有的是時間。”

觀音婢無奈,只得放下手中棋子,笑盈盈地望著李世民說道:

“世民阿兄的棋下得真好。”

在她的心中,除了喜歡之外,又多了幾分景仰。

好像一匹烈馬,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主人,再沒了任何的桀驁不馴。

李世民對觀音婢亦是更加喜愛,這位對自己侄兒嚴詞訓斥的小女孩,不但聰慧異常,而且還有溫婉可人,通情達理的一面。

他也笑著對觀音婢道:“阿婢妹妹的棋下得才是真正好,我本大你三歲,一百手下來,竟然佔不了一點優勢。”

丁娘子呵呵笑道:“你們兩人竟相互恭維起來了,要真正下到底,說不定該有人不高興呢。”

離用膳時間還早,觀音婢建議,一起到花園裡去玩。

長孫湛幾個人,是趁休沐來學棋的,不便離開,丁娘子便讓他們留下,給他們講解剛才二人所下的棋局。

只有觀音婢、李世民和長孫無忌三人,離開翰墨齋來到花園。

觀音婢今天十分開心,拉著李世民的手極是親熱,好像是親阿兄似的,沒有一點生分。

他們沿著澄心湖東邊的小路往前走,觀音婢邊走邊向李世民介紹著園子裡的景觀、建築,問李世民學習些什麼、喜歡什麼。

從北邊假山繞過澄心湖,三人來到仙雨亭坐下。

想互熟識了之後,李世民說話也少了不少顧忌,他向觀音婢和長孫無忌簡單介紹了自己和家裡的情況。

李世民的母親竇氏,是周文帝宇文泰的外孫女,北周襄陽公主和神武郡公竇毅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