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八章 欺世盜名(第2/3頁)
章節報錯
四曰朱戶。指紅漆大門。
五曰納陛。指身份尊貴者登殿時的專用陛級。
六曰虎賁。指虎賁衛士三百人。
七曰弓矢。指特製的紅、黑色的專用弓箭。
八曰斧鉞。指象徵威權的武器。
九曰秬鬯。指供祭禮用的香酒。
王莽被西漢授九錫,後廢漢室建新朝。
曹操被東漢授九錫,其子曹丕建立曹魏。
孫權被曹魏授九錫,後叛離曹魏稱帝建立東吳。
司馬懿被曹魏授九錫,其孫司馬炎建立晉朝。
高歡被東魏授九錫,高歡之子高洋篡位建立北齊。
楊堅被北周授九錫,後建立隋朝。
觀音婢聽完李世民介紹,不禁笑道,「這些人真是欺世盜名,明明是要從人家手中奪取江山社稷,還怕在後世留下不好的名聲,非要效仿堯、舜禪讓,難道後世的人都瞎嗎?」
李世民也笑道,「我也是這樣和阿爺說的,可他偏要聽裴寂的。」
「我說能不能在後世留下好名聲,不在於取得江山社稷的方式,而在於是否順天應民。」
「商湯驅逐夏桀,周武王滅紂,漢高祖滅秦,他們並未效仿堯、舜禪讓,難道在後世名聲不好嗎?」
「王莽、曹操、司馬懿、高歡、楊堅等人雖加九錫,行禪讓之禮,但名聲並不一定好。」
「如今加「九錫」已成了篡逆的代名詞,給人的印象是欺侮幼主,乘人之危奪取人家的江山。」
「而如今的情況是,楊廣無道,民不聊生,我們是行天命取而代之,何必要自彰其醜,與那些篡逆者為伍?」
觀音婢微微笑道,「這事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沒有一個確定的說法。希望有一個好名聲,是人的共同心理。阿爺想要一個禪讓的好名聲,你怕的是擔上一個篡逆的惡名,同樣也想要一個好名聲,是也不是?」
「阿爺只所以同意裴寂的說法,沒有同意你的說法,是因為裴寂看透了阿爺的心思,而你卻仍然不懂阿爺。」
李世民限入沉默之中。
他意識到,這不是一個好現象。
作為兒子,還沒有別人瞭解自己的父親,給人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
作為普通人家的兒子,不瞭解父親,還沒有什麼大礙。
但是作為帝王之家的兒子,不瞭解父親,可能事關生死。
即將滅亡的大隋就是前車之鑑,隋文帝楊堅的五個兒子,有三個都是因為不瞭解父親、母親而被貶為庶人,最後被楊廣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