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彠神秘地告訴李淵,他夢見李淵騎一匹白馬神駒騰空欲飛,而他卻被困住動彈不得。

李淵饒有興趣地問武士彠,「後來怎麼樣?」

武士彠接著煞有介事地講述,「我見唐公騎神駒欲飛,內心焦急萬分,在情急之下竟化作一隻鳴蟬,振翅飛起附在馬尾之上。沒想到那神駒騰空而起,我緊緊抓住馬尾才沒被甩下。」

「唐公乘神駒登天以後,左手託日,右手託月,俯看芸芸眾生,那地上的人們小的如螞蟻一般。」

「醒來之後我就在想,這肯定是預示著唐公要取得天下。於是便急著趕來,想著讓唐公在打天下時,也要帶上士彠,如夢中一般讓士彠得附驥尾。」

李淵聽武士彠說完,在心中尋思,前兩日唐儉過來說我是天命所歸;今日武士彠來說我騎神駒登天,手攬日月;十五年前一位書生說我有至貴之相,看來這天下定是該我李家所有。

李淵心中暗暗高興,但面上卻若無其事地道,「夢中之事,也不必過分當真,如真如阿信所言,我此生絕不會負阿信,望阿信也不要負我。」

說著,他取下腰上玉佩,將武士彠剛送的玉蟬系在腰上。

武士彠見李淵將玉蟬系在腰上,這等於向他暗示,李淵已經相信他了,並同意武士彠資助舉兵起事的建議。

武士彠心中暗喜,急忙說道,「能被唐公視作心腹,士彠定誓死追隨,必傾武家所有助唐公成就大事。」

李淵見武士彠興奮的樣子,心中又多了一層憂慮,他叮囑武士彠,「阿信還是要小心為好,不要將你剛才所說的話讓外人知道。即使我是天命所歸,可是卻不想連累親人和身邊人。」

「一旦訊息外洩,我賴天命所佑可以逃過一劫,可是卻不知上天,會否佑護我的親人和你們中的人,因此在舉大事之前,你我都要分外小心。」

武士彠知道李淵心中還有顧慮,他點頭道,「士彠定會謹遵唐公吩咐。」

從李淵所住的別院出來,武士彠直接到竇琮所住的院裡,李世民、竇琮、唐儉、劉世龍、段志玄、丁記坎皆在,武士彠向幾人講了勸說李淵的整個經過。

幾人都認為李淵已經心動,但是還是有所顧忌,他仍然擔心的就是在河東的李建成、李元吉,還有李世民在長安的三姊。

看來要讓李淵做起事前的準備,還要先解除李淵心中的這層顧慮。

因為牽涉到自己的家人,李世民不便於與外人商議,他決定回去看觀音婢有沒有好的主意。.

觀音婢這幾日也在關注著勸說李淵的進展,每天李世民從外面回來,她都會仔細詢問這方面的情況。

在她的預想中,武士彠勸說李淵的難度,比起前兩日唐儉的難度要大的多,因為李淵對唐儉非常信任,但與武士彠之間還有些隔閡。所以,在與李世民進行謀劃時,兩人頗費了一番心機。

唐儉見李淵時,是開門見山。

武士彠見李淵時,則專門設計了送玉蟬這個環節。

透過送玉蟬,讓武士彠進一步獲得李淵的信任。

只有獲得了李淵的充分信任,武士彠的勸說才會真正起到作用。

整個過程都是環環相扣,逐步向核心問題一步步推進的,過渡自然,不著痕跡。

今日,武士彠去見李淵,觀音婢急於想知道取得的效果,用過午膳她便等著李世民回來。

到了下午申時,李世民才從竇琮院裡回到留守府官署,待侍琴、新竹服侍李世民換過衣服,離開房間,觀音婢便湊到李世民近前,急不可耐地問,「情況如何?」

李世民也不理她,只顧脫鞋上炕,觀音婢跟在李世民後面,也上了炕,偎在李世民身邊。

李世民調侃觀音婢,「看你那心急的模樣,哪裡有一點大將風度?你這軍師,要穩坐中軍帳指揮若定,等我一一向你稟報。哪有軍師跟在屬下身後,問這問那的?」

觀音婢抱著李世民的胳膊撒嬌道,「我就是心急,急著想與你分享成功的喜悅,你難道不願意嗎?」

李世民慢條斯理地道,「今天的遊說還算成功,但並不是十全十美。」

觀音婢仰臉看著李世民,關切地問,「哪裡不成功?是中間有什麼漏洞嗎?」

李世民道,「細節等各個方面考慮得都很周密,武士彠發揮得也堪稱完美,就是我們沒有考慮到如何化解阿爺心中的顧慮。」

觀音婢問,「是不是還在擔心大伯、四叔和三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