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六章 山重水複(第3/4頁)
章節報錯
他將李建成和他招攬的幾個人在心中一個個進行品評。
李世民感覺到,這些人根本就不具備開創不朽功業的能力。
先從李建成來說,母親說他多思寡斷,是很準確的。
作為母親,竇氏夫人最瞭解自己的兒子。
要彌補李建成身上的弱點,就需要有人來輔佐他。
李建成現在需要一個胸懷全域性、多謀善斷,能幫他進行全盤謀劃之人。
這人要有膽略,還要有行動力。
最重要的是,這個人要得到李建成的充分信任。
李建成願意將其作為主心骨。
這個輔佐他的人,可以引領或推動李建成一步一步往前走。
就像劉備需要諸葛孔明一般。
但是,現在李建成身邊,就是缺少像諸葛亮那樣的人。
李世民將下午見到的幾個人逐一進行分析。
楊文幹雖有些才氣,但格局太小。
沒有從政經驗,對官場和政局不瞭解,且無實際領兵打仗的經驗。
書中所學,與現實中應用不同。
即使楊文幹有些見解,也是紙上談兵,與現實相去甚遠。
楊文幹不具備左右李建成的能力。
他對李建成只能是唯命是從,聽李建成號令行事。
爾朱升和喬公山有一身武藝,將來只能作為衝鋒陷陣的武將。
至於說是否能堪大用,還需在實戰中進行檢驗。
王珪雖是胸有全域性,但他讀的是聖賢之書,講的是仁義道德。
在做人做事上,像王珪這種人,往往會循規蹈矩,因循守舊,不善變通。
而且他不懂用兵之道,難以對起兵之事起到參謀作用。
王珪受到李建成的尊重和信任。
可是,他不但不能助李建成完成起兵之事,反而會禁錮李建成的思想。
打天下之時,要的是不擇手段。
仁義道德是婦人之仁,一片好心反而會害死更多的人。
心機謀略,有時看似卑鄙、殘忍。
但是它卻可以減少戰爭的傷亡,加快取勝的程序,讓更多的人免於無謂的死亡。
王珪只能作為,將來打下天下之後,治理國家的棟良之才。
他卻不是幫李建成打天下的得力助手。
李世民考慮,能否籠絡更高明的賢才,來輔佐李建成。
但仔細想過之後,他覺得這各可能性也不大。
他了解自己的兄長,李建成是極重感情和念舊之人。
如今王珪、楊文乾等人,已提前在李建成的心中佔據了重要的位置。
要想讓其他人,取代這幾人在李建成心中的位置,難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