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的回答,又一次讓楊廣感到意外。

他心中有些想不明白,難道李淵獻上兩千匹馬,就是為了替李世民求一個七品的武衛之職?

況且,對國公府的嫡子來說,想取得一個七品的武衛,並不是一件難事。在軍中只要稍有軍功,就可以請求朝廷敕封,何須用兩千匹馬來換?這樣的投入與回報也太不成比例。

難道李淵真的是出於忠心,是為了報答獨孤皇后的愛護之恩?

楊廣決定先不下結論,要觀察一段時間再說。看李淵以後會不會再提出來其它的要求。

如果他以後不因此事再提其它要求,那才真正說明李淵獻馬是真的別無所圖,真的是出於一片忠心。

李淵和李世民、觀音婢已提前研究過,此時的楊廣心中會怎麼想。

觀音婢認為李淵絕不能為自已討官,更不能提起獲取後權之事。否則,不但達不到自己的目的,反而會引起楊廣的疑心,生出警惕之心,這樣會弄巧成拙。

只所以為李建成和李世民討封,是為了引起楊廣的錯覺,要讓楊廣誤以為,李淵真的認為自己年紀大了,在安排自己的後事。

楊廣會認為李淵已沒了雄心壯志,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下一代身上。這樣楊廣對李淵就沒了防備之心。

這事過去之後,楊廣便會觀察李淵獻馬的真正目的,看他是不是別有所圖。李淵越是沒有其它要求,楊廣會越把這件事放在心上。時間越久,他越是覺得李淵忠心可嘉。將來會越重用李淵。這就是《鬼谷子》所說的「內揵」之法。

對楊廣進行了歌功頌德,重敘了親情。

獻了軍馬,為兩個兒子討了官職。

李淵和楊廣之間的感情又加深了一步,相互之間說話也更加交心。

李淵顯出關心的樣子,試探著將話題引到朝政之上。

「微臣剛來見陛下之時,見陛下面現憂慮之色,微臣怕引起陛下心中不快,也沒敢多問。如果陛下相信微臣,能否說來讓微臣聽聽?微臣或許能為陛下分憂。」

皇帝也是人,有了煩心之事,也想找個人傾訴。楊廣正為突厥之事悶悶不樂,見李淵問起,他就有了機會宣洩一下胸中悶氣。

「我所憂慮之事,從兄應該知道。皆因裴矩處置不當,惹惱始畢可汗,造成今日被動局面。」

「近段時間突厥在北塞屢屢生事,近日義成公主又傳來訊息,今年正旦節始畢可汗將不再來長安朝覲。」

這事李淵早就知道,其實他今日來見楊廣,就是衝著這事來的。在他心中早已想好了應對之策。.

李淵假裝低頭思索了一段時間,然後抬頭,看著楊廣言詞懇切地說道,

「關中和山西是我大隋根基所在,只要這兩地太平無事,就可保我大隋江山穩固。」

「如今關中無事,山西方面卻屢有警訊傳來,南有魏刀兒作亂,北有突厥生變。確保山西綏靖,乃朝廷當務之急。」

「微臣以為,對付突厥,應打拉結合。對付盜賊,應派親信幹臣領兵剿滅。」

李淵之言正好說到了楊廣的心裡,對於山西和突厥之事他正苦無良策。

李淵來時,他正為此事發愁,因此楊廣也想聽聽李淵有何高見。

但楊廣自視甚高,他不想在李淵面前露出無計可施的樣子,對李淵說道,

「如今遼東事了,我已想好明年巡視塞北,全力處置山西之事。到時定將帶從兄隨行,為朕出謀劃策。」

李淵趁機恭維楊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