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八章 數本古卷(第3/4頁)
章節報錯
《鬼谷子》在於鑑人、說人、馭人。
《尉繚子》是用兵之道,統兵之術,共計二十四篇。是君王、將帥必須修習之學。
前十二篇是用兵之道,講為何而戰、何時而戰、如何而戰。
後十二篇是統兵之術,講如何號令三軍、如何統馭士卒。
《孫子兵法》和《邊塞札記》是用兵謀略,是疆場致勝之術。
這樣一套書讀下來,如能完全參透,必成人中龍鳳,縱橫於天下,攜屠龍之術,有改天換地之能。
紫檀書匣,數本古卷。
卻裝滿長孫晟的期待和寄託。
李世民聽完觀音婢一一介紹,然後將書逐一收入匣中。
他又想起剛見長孫晟時,自己所說的志向。
當時年幼,對長大之後充滿無限嚮往。
只想著長大後要做大事,卻不知實現所說志向是如何的艱難。
不知要披荊斬棘、浴血奮戰去搏殺,不知要壓上萬千人的生命做賭注。
如今年齡漸長,細想去實現的路徑,才知前路險惡,滿是血雨腥風。
東耳房內,羅漢床上,李世民目注紫檀書匣,默默靜坐。
他在探求自己當初立下志向的本心。.
是起於神秘書生的一句信口之言?
還是為了滿足母親的畢生心願?
父親有取天下之志,兄長也志向高遠。
想想也都不過是為了李家的昌盛。
這天下由楊家,變為李家,與蒼生何干?與黎民何干?
自己的志向是「濟世安民」,定要給百姓一個太平盛世,給天下芸芸眾生一個安樂的家園。
觀音婢見李世民默默無語,問道:「世民阿兄,你在想何事?」
李世民抬眼看著觀音婢,說出自己憂國憂民之心。
「我在想為何要去爭這天下,是為已,還是為人?」
「天下紛爭數百年,文帝勵精圖治,終於歸於一統。」
「朝廷本當「載戢干戈,載櫜弓矢」,讓百姓安居樂業,勤事稼穡,使民以時。」
「然楊廣無道,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窮兵黷武。」
「近幾年,屢徵遼東,蹈民於水火,令百姓生計無著。」
「眼看天下紛亂又起,無數生靈又將塗炭。」
觀音婢見李世民憂心天下百姓,心生無限憐惜,鼓勵道:
「《大學》有云: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世民阿兄當以「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已志,方能拯救天下黎民。」
李世民點頭,「我也正在探尋,當初立下志向的初衷,當時懵懵懂懂,不似出自本心。」
「如今豁然而醒,當以天下蒼生為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