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女眷皆是觀音婢的至親至近之人,哪裡捨得真打李世民。

只是做做樣子而已,木棒打在身上如搔癢一般。

李世民只顧前行,也不避讓,徑直走到內院前廳階前。

這時眾女眷才停止追打。

兩人在階前站住,長孫敞面向西,李世民面向東

長孫敞和李世民再次想互施禮。

然後長孫敞進入前廳,李世民也隨後跟著進入廳內。

前廳內觀音婢面南而立。

丁娘子站於觀音婢右側。

奉書、執棋、侍琴和展畫,四個隨嫁的婢女站在觀音婢身後。

長孫敞面朝西站於東邊,高秋娘面朝東站於西邊。

李世民進廳,將雁放於地上,面向北行禮拜了兩拜,叩頭在地。

也不說話,然後站起退出前廳,到庭院中等候。

長孫敞上前,諄諄告誡觀音婢,

「此去非比家裡,當敬慎行事,早晚要遵舅姑之命。」

觀音婢頻頻點頭,恭恭敬敬向長孫敞施禮。

口中輕聲應道,「叔父放心,阿婢記下了。」

聽完叔父教誨,觀音婢已是淚眼盈睫,轉向母親屈膝施禮。

高秋娘上前幫觀音婢整了整禮服,為她結上五彩絲繩,繫好佩巾。.

眼看女兒就要嫁人,從此之後再不會日日守在眼前,冷熱飢飽都要自己打理,高秋娘心中有萬分的不捨。

但女兒已長大,總不能一直把她留在身邊,母女再是不捨分開,也終歸有這一天。

高秋娘有千言萬語囑咐的話要說。

但聲音哽咽,淚水已止不住地流下來,再多的話語只說出了一句:

「你記住要勤勉謹慎,家內之事,早晚不違夫命。」

說完此話,高秋娘再也控制不住,轉過身去,不再看觀音婢。

抽噎著道:「你可以放心走了。」

觀音婢本來還有告別的話要說,見母親轉過身去,含淚佇立,不願挪動腳步。

丁娘子對觀音婢道:「走吧。」

觀音婢叉手屈膝向高秋娘施禮,忍住悲聲辭別,

「阿孃,阿婢走了。」

丁娘子扶著觀音婢走向前廳大門。

到了門口,觀音婢再次停下腳步,回望嚶嚶哭泣的母親。

她想轉回去安慰高秋娘,卻被丁娘子緊緊拉住,輕聲勸慰,

「走吧,你母親是在為你高興,她哭並不是為你傷心。」

當院之中,李世民正在靜靜站立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