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中的原因就比較耐人尋味。

因為李建成要為將來舉事做準備。

長安城在天子腳下,不大點兒事都難以守住秘密。

而在河東,天高皇帝遠,收附豪傑之士,擴充自身實力,則要方便的多。

按照風俗習慣,觀音婢不可能從舅父家出嫁。

因為從舅家嫁女兒,確實於禮不合。

按規矩觀音婢要從長孫將軍府出門。

所以,在出嫁之前,高秋娘要和觀音婢搬回到長孫將軍府去住。

分家的時候,高秋娘就和長孫無憲說過,觀音婢出嫁時,還要在長孫將軍府辦理婚事。

長孫無憲也把這件事一直放在心上。

高秋娘從府裡搬出去以後,他們夫婦就沒有佔用上房,各種傢俱、什物都原封不動地予以保留。

高秋娘和觀音婢隨時都可以搬回去住。

竇氏夫人帶著一家人,回到長安通義裡唐國公府以後,就開始著手操辦兩個兒子的婚事。

先是納采,向長孫將軍府傳遞了欲娶的意向,初步商議將婚期定在明年開春。

長孫將軍府收下唐國公府的彩禮,等於同意了男方的請求。

婚期初步定下以後,高秋娘就開始安排長孫無憲、長孫無忌為觀音婢置辦嫁妝。

這觀音婢的嫁妝可不是個小數目。

除了田莊,生活上的各種東西都要準備得一應俱全。

因此置辦嫁妝是一項既繁瑣,又複雜的事情。

因為男家是唐國公府,按照隋朝禮制,國公府娶親,除了要來兩輛接親的婚車,還可以派五十輛拉嫁妝的從車。

既然朝廷禮制允許,誰家不願盡顯排場,風風光光地辦兒女的婚事?

所以唐國公府的迎親從車一輛都不會少,會足數派出五十輛。

長孫將軍府豈可讓從車空車而回,準備的嫁妝也要裝滿五十車。

所以,為觀音婢置辦嫁妝是女方嫁女的重頭戲,要盡顯女家慷慨大方,經得起街鄰四坊評頭論足。

絕不能失了長孫將軍府的臉面。

在長孫將軍府準備嫁妝的同時,唐國公府則按照「三書六禮」的要求走著程式。

年前完成了「問名」、「納吉」。

過了正旦節,到了正月,舉行「納徵」之禮。

唐國公府按照一品官員的規矩送來了聘禮。

羔羊一口,羊二口,犢二頭,雁一雙。

酒、黍、稷、稻、米、面各六斛。

璧玉一雙,豹皮二張,錦彩四十匹,絹一百四十匹。

出了正月,唐國公府前來請期。

吉日,定於二月二十日。

到了吉日,長孫將軍府張燈結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