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因材施教(第1/3頁)
章節報錯
接下來數日,長孫晟每日帶長孫無忌到莊內廣場,教他練習騎馬、射箭,並邀丁佔魁過來指導。
當長孫無忌練習之時,長孫晟和丁佔魁總是在旁認真觀察,有時會根據他的表現探討一番。
長孫無忌好像對騎馬提不起興致,看著長孫晟催馬疾馳做示範,也沒有躍躍欲試的衝動。
長孫晟和丁佔魁看在眼裡,思考著問題出在哪裡。
長孫晟對丁佔魁道:“我看這孩子不太適合練武。”
丁佔魁微微頷首道:“小孩子是習文,還是習武是要看天賦的。”
“練武要看筋骨。適合練武的孩子,從身體上來看肉多脂少。筋強體健,皮緊肉實,活潑好動,天生就有幾分力量,愛冒險尋求刺激。”
“適合從文的孩子,身體脂多肉少,筋松肉弛,性格沉靜,機靈聰慧,對冒險刺激的事不太有興趣。”
長孫晟從小練武,對丁佔魁所說深有同感。
一個孩子如果沒有練武的天賦,經過刻苦練習身體也會變得強健,但要想出類拔萃,達到萬夫不擋之勇的境界是斷不可能的。
假如不顧孩子的天賦,加大孩子的訓練強度,不但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反而會毀了孩子的身體,練出一身傷病來。
對於長孫無忌的體質和性格,長孫晟是最清楚不過的。
他笑著對丁佔魁道:“無忌不適合練武,我是早就知道的,都說外甥隨舅,我看他是隨了高士廉了。”
丁佔魁似乎不知道長孫晟和高儉有這層關係:“原來高士廉是小郎君的舅父呀?我聽莊裡的人說,他是個大才子,常年隱居在終南山讀書,滿腹經綸,學富五車。這對小郎君可是個好老師呀。”
長孫晟道:“我懂得孩子要因才適教,凡事不可強求,逆著孩子的天性施以斧鑿,反而會害了孩子。前幾年我就曾想讓無忌跟士廉讀書,士廉認為無忌還小,要先打好基礎,不可拔苗助長。”
丁佔魁點頭:“高郎君說得很對,許多父母望子成龍,急於求成,反而泯滅了孩子的天性。”
長孫晟道:“我覺得男孩子要文武兼習。但要分清主次,就拿無忌來說吧,適合習文就以文為主,習武為輔。”
“無忌過於斯文,循規蹈矩。如果只讓他一味讀書,長大之後就會失於懦弱,膽小怕事,外事不果斷。我想讓他透過習武,彌補身體和性格上的缺陷,增加一些英氣、豪氣,達到剛柔相濟。”
兩人說話的時間,長孫無忌在隨從的陪同下,已經騎著馬繞場跑了一圈,到了長孫晟兩人面前,勒住坐騎。
長孫晟走過去,將他從馬上抱下來,拍著他的肩膀鼓勵道:“練得不錯,再有一段時日,就可以像阿爺一樣縱馬賓士了。”
長孫無忌將信將疑道:“阿爺,我真的可以像你那樣嗎?”
長孫晟道:“真的可以,只要多練,熟能生巧。你看你阿孃,一個女子都能騎得那麼好。”
長孫無忌頓時信心倍增,道:“那我就多練,長大以後也像阿爺一樣騎馬快如閃電,在馬上彎弓射箭。”
長孫晟和丁佔魁看著長孫無忌天真的樣子相視一笑。
孩子願不願意學東西,關鍵是看有沒有愛好。
孩子們也是有追求的,他們幹一件事情,也是想從中得到快樂和滿足。
是人都喜歡成功,不喜歡挫敗;喜歡得到讚許,不喜歡受到批評和指責。
成功、讚許在人的內心,會形成正反饋,這會激勵他做更多這樣的事,期許獲得更多的成功和讚許。
挫敗、批評和指責,會在人的內心形成負反饋。如做某種事,他總是受到的是負反饋,自尊心就會受到傷害,以後就不願再做這樣的事。
長孫晟明白其中的道理,他知道,鼓勵和讚許會增加孩子做某件事的興趣。
有了興趣和愛好的驅使,孩子就會主動去學、去做。
這邊,長孫晟和丁佔魁在教長孫無忌練習騎馬、射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