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有負春風(第1/2頁)
章節報錯
春天,是女人最盼望到來的季節。只有春天來了,女人們才有機會脫去另人討厭的、臃腫的冬衣,換上春裝,盡情展露上天賜與的、嫵媚婀娜的身姿。
衣服最初的功能只不過是防寒保暖,待到民智漸開又多了一項遮羞的功能。
再不斷隨著文明的進化,衣服逐漸和禮儀發生聯絡成為界定人們身份地位的標誌。
而對於女人來說,其最重要的變化是,衣服成了吸引異性的媒引。
女為悅己者容,沒有男人的關注,恐怕任何女子都無心妝扮了,更不要說各種新潮的服裝款式了。
沒有男人的關注,女人一切的妝扮都已沒有必要,縱然是蓬頭垢面,冬天裹張獸皮,春夏赤身裸體,也沒人感覺會有什麼不妥。
所以說,春天對於女人來說是又一次新生,就如蜇伏了一冬的繭蛹,到了春天就可以破繭成蝶,自由地揮動美麗的翅膀了。
憋了一個冬天,春天時節又被圈在了屋裡,雖然夫君不在家,但高秋娘的心,也隨著春天的萬物一樣萌發,她也想放飛一下自我,在春天裡展露一下她那美麗的身姿。
三月是踏青的時節,高秋娘想起幼時和父親、阿兄一起在終南山下高家莊園踏青的情景,湛藍的天空,無邊的田野,成片的油菜花,一地的金黃。在父親含笑注視下,她和阿兄在草地上瘋跑,一起放飛紙鳶。
嫁到長孫府後再也沒有這樣的情景,每當想到夫妻二人常年相隔千里,鴻書遙寄,高秋娘就不免生出一絲幽怨來,跟著長孫晟也不知辜負了多少春光?
觀音婢已經滿月,坐完月子的高秋娘感覺自己已經邋遢得沒了人樣。
沐浴更衣,洗去一身油垢,高秋娘覺得渾身都是輕鬆的。
她已經受夠了憋在屋裡的日子,還回了全新的自己,高秋娘想趁天氣正好出去散散心。
高秋娘看了一眼正在做針線的玉菡說道:“我現在也可以出去走走了,你去把大郎娘子請來合計合計能到哪裡玩一下。”
玉菡放下手中的活計,笑道:“主母是可以出去走動,但估計也不能隨了你的性子,要出府的話,大郎娘子是不會同意的,我這就去把她請來看她怎麼說。”
甄氏來後,高秋娘將自己的想法向她說了,果然被玉菡說中。
甄氏不同意出府去玩,她解釋道:“母親剛做完月子,身子還沒有完全復原,外面風大,一點照顧不到,就可能感了風寒。假如有個頭疼腦熱的,還要關在屋裡養一陣子。不如等一段時間,身體大好了,再到寺院上上香或是到莊園裡散散心。”
這一條理由,高秋娘無法反駁。
接著甄氏又說道:“母親是朝廷命婦,出去奴僕、護衛一大群。再加上跟你一塊出去的,也要帶上侍婢、僮僕,上上下下幾十人。現在京城事多,那些不懷好心的,要是說個閒話也是麻煩事。”
這一條也被她說在了理上,高秋娘不得不聽從她的勸阻。
高秋娘怏怏道:“大郎娘子你怎麼打算?”
甄氏道:“過幾天學館休沐,四叔和阿鴻不用上學,你不如喊了幾個兒媳帶著孩子們一塊到花園裡玩,熱熱鬧鬧的一定會玩得高興。”
也許這是最好的安排,高秋娘點頭同意,說道:“就按你說的準備吧,這幾日你和內院管事的分別交代一下,晚上我見到二郎娘子和三郎娘子給她們打個招呼,時間就放在初十。”
初十上午,剛用過早膳,孩子們便都來到上房大院,一個個歡呼雀躍,嘰嘰喳喳說個不停。
豪門世家的孩子,都有乳孃和婢女侍候。十個孩子,每個人至少跟三個人服侍,加在一起就是四十個人。再加上跟著高秋娘和三位娘子侍候的,滿院子都是人,好不熱鬧。
高秋娘收拾完畢,出了上房,頭前領著出了上院後門進了花園。
丁娘子抱著觀音婢,後面跟了兩個年齡七八歲大小的女婢,這兩個女婢是高秋娘為觀音婢選的,看上去聰明機靈,一個叫奉書,一個叫執棋。
一行人沿著花園正中青石鋪設的甬路前行,到澄心湖右拐,經過翰墨齋,再經秀水閣,澄心湖北面是一座假山,右邊是竹林。
假山北面是一個廣場,十丈見方,這地方原來是長孫晟練武的地方。長孫晟不在家時,長無逸常來這裡。
練武場北面是三間高大的廳堂,這就是霹靂堂。
霹靂堂前搭了一溜遮陽棚,棚下襬了几案、坐榻,几案上擺了瓜果、點心。
高秋娘和甄氏等三位娘子在棚下坐了,交代下人們不要讓小郎君和女郎們磕了、碰了,分頭讓孩子們去玩。
幾個孩子還是頭一次見觀音婢,都十分好奇,便湊上來想看這位小姑姑長什麼樣。
幾個人圍著丁娘子,年齡大些的低頭仔細瞧,年齡小些的從人縫裡鑽進去爭著要先看。
長孫漸扒著小被子看了看,見觀音婢閉著眼,繃著小嘴正在睡覺,問道:“這就是小姑姑嗎?為什麼這麼小?我該叫她什麼?”
那羅搶白道:“你傻呀?叫小姑姑。小姑姑不叫小姑姑叫什麼?”
長孫漸爭辯道:“姑姑都比我們大,這麼小怎麼叫姑姑呢?”
那羅道:“就是小,所以才叫小姑姑嘛。”
那羅自己也解釋不清楚為什麼叫小姑姑,眾人看兩個孩子拌嘴,都忍不住笑。
這時長孫湛說話了:“姑姑過年是要發壓歲錢的,大姑姑、二姑姑都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