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當家不易(第2/2頁)
章節報錯
說完那些禮節性的話,高秋娘就打發庫氏、賀蘭氏先回去,只把大郎娘子甄氏留下來,商量一下明、後兩天的接風安排,並順便問了大郎長孫無乃最近的一些訊息。
甄氏說郎君統領著漢王府的侍衛,過年時更是不能放鬆,所以不能回家團聚了。
高秋娘見她神情有些黯然,便說了一些寬慰的話,看看時候不早就讓甄氏回了。
第二天是臘月十二,上午辰時三刻,高秋娘由書香、玉菡扶著準時來到前廳。管理內院各項事務的僕婦都已經在那裡候著,待夫人在榻上坐好,便齊齊叉手屈膝給夫人行禮問安。
眾僕婦問安完畢,高秋娘說了郎主將要回府的事,把廚房、採買、倉庫需要準備的事項一一進行了安排,眾僕婦唯唯應諾不敢有絲毫懈怠。
上午已時,外院派家僮來稟報:“郎主派打前站的隨從回府報信,他和隨從一行五十人昨晚宿在唐州,今天快馬趕路將在雍州過夜,明天早上卯時出發,午時之前即可回府。”
高秋娘問道:“三郎君在忙何事?你去請他過來,我有事與他商議。”
家僮應諾而去。
不一會兒,長孫無憲來到內院前廳,叉手作揖問道:“母親有何吩咐?”
高秋娘道:“三郎,坐吧。”
長孫無憲回道:“謝母親賜座。”便恭敬地跽坐於右側榻上。
高秋娘問道:“剛才家僮來報,說你父親準確行程已定。三郎定是已經將各項準備事項安排妥當。”
長孫無憲道:“三郎慚愧,不敢說都已安排妥當,昨日我已派人報與伯父、叔父和舅父知曉父親返京的訊息,二兄、大姊、二姊也一一告知。三位長輩將於明日申時過來,舅母也將隨舅父一起過來探望母親。大姊、二姊和二位姊婿明天上午辰時來到府上。”
高秋娘微笑頷首:“三郎辛苦了,你們商定明天上午都有誰出城迎候?”
長孫無憲接著回道:“明天上午已時,我、二兄和二位姊婿帶二十名蒼頭,騎馬出城在通化門外迎接。四弟年幼,怕受不了外面的寒冷,就讓他和母親一起在上房等候父親。回府以後先讓父親沐浴更衣,隨從人員在外館暫歇。用過午膳後,待父親稍事休息,再和幾位長輩敘話。晚宴安排外院大廳,酉時開宴。有不到的地方請母親指教。”
高秋娘笑道:“三郎是否忘了一事?酉時開宴,撤宴時估計已是深夜,到時已經夜禁,你伯父和三叔父還好,都和我們一樣住在永興裡,你舅父住崇仁裡,兩位阿姊分別住在興化裡和永寧裡,恐怕回家多有不便,需要給他們安排住處。”
隋朝都城於隋開皇二年在原長安東南開建新城,新城長、寬各二十里,由外郭城、宮城和皇城三部分組成,開皇三年皇城、宮城即建成,隋文帝由老長安城遷都新城,當時定名大興城。
新城宮城在北部,宮城外面是皇城,皇城外是外郭城,外郭城建有一百零九坊,每坊設兩個或四個坊門。
當時京城有嚴格的“夜禁”制度。每天晚上一更(戌時),兵士騎馬沿街呼喊,警示民眾開始夜禁。
夜禁後路上禁止人員無故在坊外活動。
夜禁從外而內,先關城門,再關坊門。坊門關閉後,各坊居民可在本坊內自由活動。
每天早上五更三籌(卯時),兵士騎馬沿街呼喊,夜禁結束,先開坊門,後開城門。
聽到高秋娘提到夜禁之事,長孫無憲臉色一窘,本來放膝上的兩手抬到腹前絞在一起說道:“母親不提醒,我差點忘了此事,三郎向母親告罪。”
高秋娘忙道:“三郎言重了,事情繁雜,難免百密一疏,有考慮不周的地方也是人之常情。我看這樣吧,讓你舅父、舅母住翰墨齋,大娘他們住秀水閣,二孃他們住雅音院。等會兒我安排僕婦們收拾一下。你看怎樣?”
長孫無憲道“又讓母親操勞了,三郎實在有愧。”於是坐直身子,叉手叩首,以示謝罪。
高秋娘點頭還禮:“三郎客氣了,如無異議就這樣安排吧。你這就去忙吧,有其它事情,咱們再進行商議。”
長孫無憲從榻上站起,叉手作揖道:“三郎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