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一,你給我講講這當中最神秘的存在是誰吧。”

祝守一聽了是一愣,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呀。

那不就是菩提祖師嘛。但不得不說,這個角色他覺得是可以講講的。

祝守一這裡就講講最為神秘的須菩提吧。

在《西遊記》當中菩提祖師可是一個重量級的人物,雖然其只在頭兩回出現,但作為悟空的啟蒙老師,傳授地煞七十二變和筋斗雲等基本技能後,就完全消失在迷茫神海之中了。可以說菩提祖師的歷史使命就是引導悟空完成新手村任務,任務結束就功成身退無影無蹤,正如《桃花源記》最後“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一樣,但是仍能僅憑現有線索推斷一二。

佛家表象。

很多人認為菩提祖師的真身是佛祖釋迦牟尼,而且還提出以下幾點:

“此地無銀三百兩”的佛家稱謂

菩提祖師的稱號和傳道地點(西牛賀洲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都是佛家稱謂。

其中靈臺方寸都是佛家對凡心的稱謂,菩提是佛祖釋迦牟尼頓悟成佛之地,因此菩提祖師定是佛祖無疑。這點理由看似有理有據,但是從《西遊記》整體看,菩提祖師在悟空成佛之後也沒有重出認徒,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連鎮元子都要拜把子巴結的悟空,為什麼反倒師傅倒消失的無影無蹤?太明顯違背了前文所講《西遊記》的現實主義的主題,吳承恩根本不會犯下這種低階錯誤。

菩提祖師對悟空此般極盡恐嚇之能,就是不想讓悟空向其他人透露其身份,也就是要隱瞞真實身份。既是隱瞞,豈能連名號這種代表性符號都起的那麼都代表性?難道小偷臉上自己刻個“偷”字,強姦犯自己還要寫個“色”字,無恥小人自己畫個“奸”字不成?菩提祖師根本就不會犯這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低階錯誤。因此菩提祖師名字等表面化的符號必定要迷惑誘騙,誤人耳目,怎麼可能把明面上的、表面化的、一般人都能看透的形象當成事實?從這一點上說越是表面上的事實越是錯誤的,這是吳承恩故意下的套。

菩提祖師的外在形象。

悟空初次見到菩提祖師,原著中這麼說:

見那菩提祖師端坐在臺上,兩邊有三十個小仙侍立臺下。

不少人認為其中“西方妙相”不就是說的是在西天佛家嘛,“祖菩提”就是萬佛之祖燃燈古佛或是佛家創始如來佛祖。但是要從整體看,這句話還有前半句“大覺金仙沒垢姿”。“大覺金仙”是在在宋徽宗時期下旨,將佛改稱為大覺金仙,道家昌盛用以相容佛家。從本質上說“大覺金仙”還是道家概念,是道家相容的說法。也就是說在講述菩提祖師時,罕見同時使用了佛和道兩種並列的描述,此在西遊中唯一且無二,其意在於混淆模糊處理菩提祖師的教派背景。後面“不生不滅”、“與天同壽”說明菩提祖師道行之高,已經破三災,成渡劫,其本身絕不是等閒之輩,而是有深厚的背景。

在菩提祖師見講學內容竟然有三乘佛法,同還地湧金蓮的背景演繹,顯然是佛家理論體系有精深的研究才能達到的。但是別忘了後半句裡:“說一會道,講一會禪,三家配合本如然。”菩提祖師在講的時候並不是單講一家,而是儒釋道三家皆有,也就是說菩提祖師在儒釋道三教中都有研究,因此並不能夠證明菩提祖師就是佛家人士。因為儒釋道三教當中的任何一個教派領袖,對於其他教派的基本原理有了解也是情理之中,糊弄悟空當時沒見過世面的傻小子綽綽有餘,畢竟西遊體系中儒釋道三家的學術交流還是很頻繁的,比如第五回悟空大鬧蟠桃會又到兜率宮偷金丹時,“那老君與燃燈古佛在三層高閣朱陵丹臺上講道”。但是瞭解基本框架和基本原理並不等於對佛法有多麼精神的研究,大面上講可以,但是精確的說卻不行。因為菩提祖師三家都講,所以你不能夠從傳講的佛法當中認定就是佛教中人。

道家核心。

無心之言露真跡。

前文我們講到神仙並非全能全知,僅在其勢力範圍內才能發揮實力。在第一回中悟空求學初見菩提祖師,沒成想:

祖師喝令:“趕出去!他本是個撒詐搗虛之徒,那裡修甚麼道果!”

菩提祖師說悟空”本是個撒詐搗虛之徒”,也就是說在先前是知道悟空的,起碼是認識。但是悟空出生時僅驚動了天庭,佛家並不知情。這也是西遊記中提前打好的伏筆。

前文我們講到天庭和道教是****的體制,天庭知道的事情老君自然不會放過,因此老君知曉悟空也不足為奇,但是一句無心之言確是暴露了底細。

看門的道家仙童。

悟空在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初拜山門遇到的一個仙童。

谷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