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六章 大有玄機(第1/2頁)
章節報錯
祝守一覺得自己說了這麼多,炳叔應該是沒問題了。而這時候陳教授反而是要跟他探討一番更深層的東西。
陳安隅自然覺得無妨,畢竟這也是他應該做的事嘛。
不過既然是和陳教授的話,他就明白了要專業一些才是。
這裡祝守一覺得可以講一講關於西遊一開始取經的原因,來說一說這西遊的起因是多麼的不一般。
首先大唐成了必爭之地。從車遲國三妖身上,佛派學到了一套發展思路,透過皇帝來加強自己的發展。車遲國三妖可以透過求雨,來取得皇帝信任,佛要如何取得李世民的信任呢?大唐國力強盛,君正臣賢,人才濟濟,有魏徵,袁天罡,袁守城等人才,不可能讓佛有表現的機會。佛要如何取得李世民的信任?
首先是魏徵夢斬龍王。
魏徵夢斬龍王是西遊取經的引子,正是涇河龍王的死,李世民被嚇死,遊歷了地府,舉辦了佛會,觀音現身講解大成佛經的事,李世民派唐僧取經。
事情的起因是一個魚翁和一個樵夫,兩人在河邊作詩。漁夫無意間,提到了自己每次能豐收的原因,長安城有個算卦的,
“我每日送他一尾金色鯉,他就與我袖傳一課,依方位,百下百著。”
涇河龍王知道後很生氣,打算去殺了算命的,被手下攔住,說道“果有此輩,容加誅滅不遲;若無此輩,可不是妄害他人也?”
其實這個算掛捕魚的事,龍王是佔理的。真要是這樣下去,涇河龍族就要滅絕了。龍族內部也是這麼認為,說要是真有這樣的人, 再殺他不遲。那龍王為什麼從佔理的位置, 走到剮龍臺上去了呢?
龍王變作白衣秀士來見袁守城。袁守城說了一句話。
這句話什麼意思?寅辰巳亥, 寅指虎,辰是指龍,巳亥不是指的屬相, 巳是指早上九點到十一點,亥是晚上九點到十一點, 他們正好相反相沖, 所以巳亥是向衝的意思。這句話本義是指本命屬龍, 和屬虎的相沖,龍虎向衝, 隨然是和局,但是就怕誰犯太歲。
雖然這句話不是直接對龍王說的,但龍王剛到, 袁守城就說了這句話, 更像是說給龍王聽的。意思是你是龍, 我是虎, 龍虎相沖,本來是和局, 可惜你今天犯太歲,要倒黴。可見,龍王剛出現, 袁守城就已經知道他是龍王,並說了他今天要倒黴。可惜龍王沒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繼續找袁守城的麻煩。
龍王要袁守城算下雨時間和點數,他為何要算這個呢?龍王很自大, 認為自己掌管司雨,降雨的時間和點數只有自己知道。
眾水族也說“大王是八河都總管, 司雨大龍神,有雨無雨,惟大王知之,他怎敢這等胡言?那賣卦的定是輸了!定是輸了!”
所以龍王認為算下雨時間和點數,自己肯定能贏。看到天庭下雨的旨意,龍王大驚,和袁守城說的一模一樣。看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道派會求雨,這個下雨時間和點數,可能是袁守城求雨得來的。此時要是龍王服個輸,按照天庭旨意下雨,也許就沒有後面的事了。可惜,龍王的求勝心開始作怪。這時有人給他出主意,延遲降雨時間,剋扣降雨點數,為了能贏,龍王聽了這個餿主意。結果呢?本來自己佔理的事,變成了龍王違反天條,犯了死罪,將其送上了剮龍臺。
這個故事中,袁守城利用了龍王的自大和求勝心,將他一步步推到了剮龍臺上。當龍王找袁守城時,袁守城點破了他是龍王的身份,並且說他犯了天條,要上剮龍臺。這時候龍王才意識到,袁守城的厲害,自己犯了天條,慌亂中向袁守城求救。袁守城告訴龍王,斬他的是魏徵,讓他去求李世民救他。這件事終於牽扯到了皇帝李世民。
袁守城讓龍王找李世民求救, 那李世民有能力救涇河龍王麼?
涇河龍王犯了天條, 判處他死刑的是玉帝。魏徵在斬龍王裡面, 扮演了一個劊子手的形象。即使李世民不讓魏徵睡覺,不能做夢,沒時間去斬龍王,也會有別的劊子手去殺龍王。這就好比一個人被皇帝判處死刑,這個人去找行刑劊子手的父親求情,說明天你別讓劊子手上班了,能救他麼?不能啊,還有別的劊子手啊。李世民在遊地府見到十殿閻羅時,十王有說,
“自那龍未生之前,南斗星死簿上已註定該遭殺於人曹之手。”
可見這已經是註定的,所以李世民根本救不了涇河龍王。
袁守城不知道?連第二天下雨的時辰點數,袁守城都算的一點不錯,龍王還沒被處罰,他就知道斬龍王的是魏徵,他會在這個基本邏輯都不對的地方犯錯?袁守城肯定知道,李世民救不了涇河龍王,而他讓涇河龍王去找李世民,目的不是救龍王,而只是將龍王推到李世民面前,為以後的計劃做準備。
李世民答應救龍王,將魏徵召進宮。魏徵睡了一覺,在夢裡斬了龍王,龍頭掉落街上。秦叔寶、徐茂公等拿著龍頭來見李世民。李世民問魏徵怎麼回事?魏徵說了自己夢斬龍王的事。前面我們講了,李世民救不了龍王,龍王被斬是肯定的。可是龍王被斬,龍頭還要落到人間,這就奇怪了。秦叔寶、徐茂公等都說,
“海淺河枯曾有見,這般異事卻無聞。”
龍頭落到人間的目的也很簡單,證實龍王已經被斬。目前為止,龍頭在眼前,魏徵的口供在這,李世民完全可以確定,涇河龍王已經被斬。
龍王夜間來找李世民,問為何沒救他,被觀音送去地府。到此,魏徵夢斬龍王的故事全部結束。
這個故事的起因是算卦捕魚,目的是將涇河龍王推到李世民面前,而夢斬龍王,還將龍頭給李世民看,則是要讓李世民肯定龍王被殺。這也可以說是在李世民面前,將龍王斬殺了。
夢斬龍王的故事,除了引出李世民夢遊地府的故事之外,還有一層意思。恐嚇威脅李世民。古代的皇帝,往往給自己冠上真龍天子的名號。
龍王見到李世民還說,“陛下是真龍,臣是業龍。”其實呢,皇帝就是一個人走到到了權利的巔峰。所謂的真龍天子,只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而鼓吹的皇權天受思想。說白了,皇帝也是人,而不是什麼真龍。而這一出夢斬龍王,是真真切切的在李世民面前斬殺了真龍,這也就變成了一種威脅,真龍都能斬殺,何況你這號稱真龍的凡人。
然後是太宗遊地府。
李世民被龍王恐嚇後,身體就開始越來越差,眼看就要去世。魏徵寫了封信,對李世民說,酆都催判官和自己有交情,“必然放陛下回來。”魏徵為何這麼肯定,李世民必然會回來?催判官看了魏徵的信後說,“陛下寬心,微臣管送陛下還陽,重登玉闕”。判官有這麼大權利,這麼肯定能送李世民回去?
李世民不僅沒看到鬼差,還有御林軍護送,請大駕出朝,這是壽命已到,去地府的情景?不是。
這才是正規程式的。李世民為何是這樣的?
崔判官帶著李世民來到地府。首先看到的就是李淵,李建成,李元吉在路邊等他。李世民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但他最被後人詬病的就是宣武門事件,弒兄殺弟逼父讓位,這可是他的心頭大忌。
催判官帶李世民見閻王,十殿閻王“降階而至”,“控背躬身,迎迓太宗”。
這段裡面,十殿閻王全在,還對李世民客氣有加,後面還用了“分賓主坐定”,這怎麼看都不是李世民去世來到地府,更像是他來串門,還分賓主座次。
谷獚
入座之後閻王說,涇河龍王告李世民,要求三曹對案。李世民詳細說了斬龍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