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一點都不黑暗(第1/2頁)
章節報錯
那麼祝守一覺得在這裡可以和炳叔他們說一說自己的看法了。
其實祝守一是很討厭陰謀論的,尤其是完全建立在自己的腦洞上而不去思考的人。
所以祝守一覺得,看書就看書,有腦洞也不錯,但你不能這樣不看書就來生搬亂造的。
那麼回到我們的主題上。
大多數人的觀點:西遊記裡的妖怪吃人,原著寫了一些血腥的情節,就連豬八戒和沙僧在為妖時也吃過人,所以很黑暗。
或者腦補什麼神佛、天庭其實很黑暗,然後就有了陰謀論。
這裡祝守一就要打個“?”了。
擱這算哪門解讀呢,正確的解讀,不應該是分析《西遊記》這本書蘊藏怎樣的道理嗎?或者說,分析這本書想表達什麼。
大概在一些人眼裡,西遊記作者寫這本書就是想寫血腥情節或者妖怪吃人來嚇唬讀者吧,或者寫一堆“謎語人”情節,告訴大家這本書到底有多黑暗。
一些人喜歡瞎扯淡,對他們來說是挺開心的。但祝守一是很懵逼,假如祝守一是作者,他根本不懂為什麼自己要把孫悟空寫死,再寫個六耳獼猴來代替主角。
說白就是那些人喜歡用黑暗的解讀來吸引大家的眼球。在大家童年裡,孫悟空就是帥氣、好戰的模樣,那些人就是喜歡“搞特殊”,整那些“博人眼球”的東西。
大家都喜歡孫悟空?那我就要硬扯孫悟空其實不厲害、孫悟空會吃人。
大家都覺得豬八戒很廢?那我就來吹豬八戒,說豬八戒其實很強。祝守一覺得:假設我是作者,我一定無法理解為什麼要故意寫什麼“天庭放水,天將隨便打”。更厲害的是,那些人還會斷章取義,抄一點原著,說得自己精通《西遊記》一樣。
以上都是祝守一對一些人的反諷。
黑暗的東西比起家喻戶曉的《西遊記》更能吸引大家的目光。
事實上,《西遊記》這本書是一本修心為題的書,也就是心學。它的主旨並不是想給讀者灌輸什麼黑暗、恐怖的概念,而是想借助孫悟空做主角,讓大家見識到孫悟空心智方面的成長。
孫悟空從一個“對天庭叫板的齊天大聖”變成一個“懂得靜下心、和天上神仙打好交道、有智有謀的大師兄”。
《西遊記》絕對不是什麼故意描寫黑暗的**。黑暗並不是《西遊記》的中心、主題。
而西遊記陰謀論,歸根結底還是有些人對原著一知半解甚至根本沒看,或者是看了但是玩斷章取義,強加因果,然後為了標新立異顯示自己與眾不同就塑造出了西遊記陰謀論。又有一大批人在後面跟風,以為自己發現了寶藏,然後人云亦云。再結合一些網文等,融合起來鑄就了西遊記陰謀論。
西遊記陰謀論最常見的觀點就是孫悟空其實很弱,大鬧天宮只是小打小鬧或者眾神在放水。
然而原著裡寫明瞭孫悟空無一神可擋,500年後神仙還是對孫悟空非常畏懼。
其他常見的陰謀論包括:豬八戒隱藏實力(其實就是放屁添風,二十個豬八戒打不過奎木狼),紅孩兒是太上老君私生子(理由之一是紅孩兒和太上老君都會三昧真火,然而其實原著太上老君根本不會三昧真火),被打死的是真孫悟空,後來取經的是六耳獼猴,但原著說的明明白白至今絕此一種,佛道相爭(其實原著人家兩家挺和諧的,倒是一些不正經的妖道搞事),唐僧被西天諸佛吃了九世(然而如來佛祖那裡本來就有長生不老的食物)等。
至於把封神甚至現代的東西帶入進來那就更可笑了,世界觀都不一樣。
大多數陰謀論都和陰謀論的鼻祖——吳閒雲脫不了關係。不過只要仔細讀過原著就知道他的那些觀點有多麼可笑。
那麼祝守一覺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現在有一大批人,利用大多數的無知,整天胡編亂造,譁眾取寵。
祝守一經常在網上評論,痛罵一些胡編亂造的地攤科普書籍,實際上關於文學,歷史的地攤書籍也不少。
所謂地攤文學,是在網路誕生之前,一些非法出版社,無法獲得正規的書籍刊印號而非法出版的一大批文化垃圾。
這些文化垃圾中,充斥著各種胡編亂造的東西。什麼《世界未解之謎》,《百慕大三角》,各種胡亂改寫名著。
現在網路發展了,這些地攤書籍不見了,但是寫地攤垃圾的人可沒消失,反而更加容易了,因為一個博根本不需要出版,隨手就可以編造不少。
這些垃圾文章的製造者,編造各種西遊記文章,主要利用了一下幾點
一、 99%的人並沒有看過《西遊記》這本書
二、《西遊記》的故事知名度非常高
三、大多數人的閱讀能力極差,看現代漢語嚴肅文章已經非常吃力了,看古白話就更加吃力。
你看,這就產生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知名度如此高的一本書,真正看過的人卻寥寥無幾,就是看也有可能看不懂。
這無疑就給一批人造謠生事,胡說八道留下了巨大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