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分鐘眨眼而過,司城開啟音響,用手指輕輕敲了敲話筒。展廳裡傳出沉悶而響亮的敲擊聲,許多人被迫從故事中脫離出來。

柯南也是遭受驚嚇的一員。

嚴格意義上,他還是這本書最初的讀者,可看他的模樣,也和其他第一次閱讀的人沒什麼兩樣。

……畢竟,根據那時他所看到的內容,柯南本以為這只是一個摻雜愛情的推理故事。可沒想到,那之後竟會是這樣的發展。

故事從三名互相猜疑的“友人”開始——

沒有徵兆、突然而然地,他們互相覺得自己的友人被其他人替代。一邊維持著表面的親密無間,一邊卻暗中尋找著對方的疏漏,將一場輕鬆愉快的旅行排成了《特工:潛伏》,以旁觀者的視角來看,更是讓人啼笑皆非。

柯南看到這裡,猜想這可能是妄想症之類的情況。畢竟三個人都彼此猜疑,若是事實,未免也太巧合了些。

可接下來,偵探「司城」唯恐不亂地插手了。

比起現實裡的司城,故事中的偵探性格要更濃烈、也更極端。他敢愛敢恨、聰明且囂張,從不掩飾自己在感情上的風流。他接受委託的標準也不同於其他人:無所謂報酬,也不顧是否有趣,全憑他“想”或者“不想”。

……這一方面,又與現實裡的司城微妙重疊。

司城語言簡練、文風流暢,很少去特別地描寫修飾,整體有種如被機械精準翻譯的外文感。乍一看頗為怪異,細細品味則彷彿觀看電影的鏡頭,文字影像生動得驚人。

在這種筆鋒的襯托下,偵探也像個來自異端的另類。

他先是透過一個簡單的殺人案件引出對方,幾段對話塑造出了一個敏銳、機智的偵探形象,又很快將他不那麼“偵探”的一幕表現出來:一邊對著美女深情款款,一邊又冷酷追逐罪犯留下的蛛絲馬跡。他不像偵探那樣純然理性,更不具備什麼善良。

對他來說,破案的意義僅僅是“有趣”罷了——這是一個莫里亞蒂式的非主流偵探。

……就算柯南更喜歡福爾摩斯,也不能否認這種形象的魅力。

而當偵探司城插手,原本聽起來只是故事和妄想的猜測被抽絲剝繭,無數個疑點浮上水面。在他的挖掘下,事情似乎也越來越朝著離奇的方向發展。

讀者愈發茫然,而偵探則愈發亢奮。當他笑著將記錄出的線索揉成團、說出“遊戲結束”的瞬間,就連故事以外的柯南都被影響得激動起來。

為什麼三個人的口供混亂又在某方面保持一致?為什麼不約而同地在某一天突然察覺不對?為什麼他們無一例外、都被懷疑並非本人?

偵探挖出了一個影子,而這道影子,才是他們保持古怪一致的錨點。

……柯南只看到這裡,就被司城無情從書中世界給拽了出來。

劇情聽起來複雜,實際閱讀起來卻很輕鬆,僅看推理部分也是精彩紛呈,因此柯南從頭至尾都十分投入。他意猶未盡、戀戀不捨地合書,抬頭卻看見毛利小五郎一副色眯眯的神態。

柯南只稍稍回想,就猜到了對方在看些什麼。

雖然主線是破案解謎,故事裡卻輔有各形各色的漂亮女人。她們和偵探在一起,妄圖用滿腔柔情感化對方,最後卻又因他的“死性不改”怒而分手。

明明是給代入的讀者會產生不適的被甩情節,卻能讓毛利露出這樣的表情……

柯南露出半月眼:你難道是個M嗎?

“咳,咳!”

小蘭瞪了過去。毛利傻笑一聲,艱難地把眼珠子從書頁上挪開。

“看來大家對這個故事還是比較感興趣的,”看臺上有人微笑,“之前僅僅是試閱時間,畢竟好書還是要在安靜的場合進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