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喘口氣,早上就要討論死亡記錄。趕緊的寫病歷。補全搶救記錄。

就這樣,來不及悲春秋,石紅雲度過了第一個心內的二十四小時。

死亡!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在心內幾乎天天有,隨時都可能發生。一週下來,石紅雲皮了,習慣了。

其實這個狀態不好,讓一個好好的人缺乏了對生命的敬畏,對死亡漠視。因為常態化導致的同情心、憐憫之心也缺乏了。可是,話又說回來,又能怎麼辦?一個人口烏央烏央的超級大國,就那麼點醫生,你想讓這些白衣天使怎麼辦,隨波逐流就不錯了,現實就是現實啊。

好多人覺得醫生冷酷,殊不知醫生也是普通人,在經歷了太多太多的生死以後,沒有麻木,更加的敬畏生命,是不容易做到啊。當他們穿上那件白大褂的時候,常常也揹負著普通人所不瞭解的責任。

人的感情天生就那麼多,天天面對死亡,見識死亡,感情也會枯竭,總不能劈叉成七股八股吧。不管家屬多麼痛苦、悲傷,對於他們來說,太正常了,就和吃飯睡覺一樣,這也是身為醫生的悲哀。

第一次面對死亡的時候,石紅雲迷茫、失落、痛苦不堪,有種忽然從雲端掉落地平線的感覺,那段時間夢中經常出現一個血肉模糊的畫面和一個無助小女孩呆呆的目光。

醫生不是萬能的,很多的時候其實是無奈的,面對疾病經常也是毫無辦法。可他們還要直面家屬、病人祈求的目光。

這就是一個領域的歷練,等捱過了那段時間,石紅雲的職業之路成熟了,其實也代表著他在醫海的中真正的成為了一個職業醫生,而不再是一個普通人、實習生。當他見到任何人的時候,往往會不由得出現一個職業字首:醫生。

心內科的生活,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緊張、謹慎、嚴謹、辛苦。

心臟做為人體的發動機,出任何意外都會導致喪命,而作為修理這個發動機的心內醫生,更是時刻緊繃著神經。

普通三甲醫院的急救室,心內科是最大的,藥物裝置也是最全的。經常會出現兩三組人,同時再搶救兩三個瀕臨死亡的病號。

一些心理素質稍差的實習生,別說參與搶救了,看到這種場景腿能不發軟就算過關了。這群穿著白大褂的人,心也不是天生的硬。是一年年的專業訓練,一天天的經歷累計,才讓他們堅硬起來的。

不堅硬不行啊,走一個哭一個,不用幹活了,光哭了,天天坐那兒哭都哭不過來。

大二的時候,石紅雲的解剖老師就給這群未來的醫生們一個警示:醫生這個職業不是風花雪月,它需要直面死亡的。醫學生第一年學習的是基礎,第二年才接觸和臨床緊密相關的學科。

那一年天氣熱的要死,關閉了一個暑假的人體解剖室,氣味難聞到了極點。腐肉味、福爾馬林味充斥著整個的大樓。

一群新嫩的學生興奮的圍著一個屍體儲藏盒。雖然天熱,可也是沒辦法,人太多,三十幾個人圍在一起,等待著見識一下所謂的人體解剖。

當蓋子開啟的那一剎那。一股酸腐味撲面而來,那剝去面板,紅白相間的屍體呈現時,不知道哪個學生先忍不住了,哇了。

噗嗤!噗嗤!早上吃的豆腐腦,還夾帶著香菜、紅胡蘿蔔絲,紅白青的,吐了一地。一個吐,三十多個人一起吐,連鎖反應啊,有一個算一個,滿地的牛奶、咀嚼過的麵包、碎成一堆的麵條、牛肉,竟然還有人吃了臭豆腐,那味道!無法說。

三十多個人在一個封閉的房間內同時嘔吐,那場面酸爽至極。

解剖老師早早就出去了。她知道這一節課不好上,但這必須是他們需要經歷的。從那以後,人體解剖學,就是圍坐在屍體旁上了兩年。

石紅雲最後倒是無所謂了,直接端著泡麵在屍體旁開吃。不是不講究,而是無奈啊,這一關必須的過,不過就得和醫海絕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