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羨慕國外運動員的自在生活,而各國運動員們卻也在羨慕中國運動員無憂無慮的訓練資源。

單板滑雪商業開發度不高,障礙追逐專案的關注度更低,經常是他們在雪場比賽,整條賽道也就寥寥幾十人駐足觀看。

所以李長逸他們初次參賽都有點不適應,覺得這世界盃就像是個野雞比賽一樣:“這人氣還不如中國街頭一個象棋攤子的觀眾多呢。”

基於此,有不少外國年輕運動員出來參賽需要自己去找贊助,好不容易弄到點錢,都用在出國比賽的交通食宿上了,到了非雪季的訓練就很難獲得保障了。

為了節約開支,有些年輕人就乾脆常年在義大利、奧地利、瑞士打工,為了這個愛好努力打拼。

他們很看重世界盃比賽的獎金,認為這能改善他們的財務狀況。

可其實上,和網球、高爾夫球等專案相比,障礙追逐專案的獎金顯得非常微薄。

水晶球獎的總獎金是5萬瑞士法郎,男女各2.5萬。

分站賽前三名的獎金總額是2萬瑞士法郎,其中冠軍拿1.125萬,亞軍5875塊,季軍3000塊。

1瑞士法郎兌換7元人民幣,辛辛苦苦訓練努力很多年拿到世界冠軍的頭銜,比賽獎金才十幾萬。

反觀中國隊,衣食住行全都有國家埋單,運動員還發工資薪水,真是毫無後顧之憂,只需要專心訓練努力提升就行了,這條件已經超過了這行90%的運動員。

李長逸聽索馬利亞瓦等頂尖選手講述剛出道時的辛酸,想起自己前些年在水產市場賣體力時的經歷,心中頗為觸動。

他很慶幸師父給自己找了個好門路,慶幸國家隊冰雪運動員有足夠的重視,慶幸自己能夠到國際賽場上為國家爭光。

和外國運動員混熟了,他們也瞭解到人家備戰比賽的一些常規做法。比如大家探聽到世界盃比賽的正是賽道還在維護修整,於是每天訓練之餘都會去觀察,相互討論賽道的優劣,需要注意的路徑選擇等。

在許多頂尖運動員眼中,黃金路徑並不止一條,每一個彎道都要多制定一個備選計劃,領先怎麼滑、落後怎麼滑、被阻擋了怎麼滑。

一條賽道千米長,他們的教練組會細化到把賽道切割成十米、二十米的單位,把每一個跳臺、波浪包、彎道都測繪出來等。

把這麼多細節都拉滿,最後分析出幾個方案,當賽道正式開放給運動員做適應性訓練時,人家就已經開始照著方案練習了。

李長逸反思中國隊這邊,更多的是考驗運動員的隨機應變臨場發揮,存在了太多的不確定性。

他把探聽到的這些都記錄了下來,晚上回去就向唐槐彙報,建議以後應用到隊伍訓練之中。

唐槐得知他們三個人在當地混得不錯,也很欣慰:“好了,這些我都記下了,後天我們就啟程了,咱們見面再談。你們去酒吧聊天可以,但是一定要小心謹慎,儘量不要喝調製的散裝酒水飲料,小心人家給你下藥,查出興奮劑來可就麻煩了!”